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端拱初,出为单州防御使,改贝州部署。二年,召还。故事廉察以上入朝,始有茶药之赐,至是特赐琼焉。三月,授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范延召辈始加观察使,不得与琼比。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未几,以久疾求解兵柄,授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三年冬,疾甚,上欲亲临问之,宰相不可,乃止。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高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B.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C.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D.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邑,即京城,与京师、京都同义。文中京邑指宋朝国都开封,张衡《东京赋》中“京邑翼翼”,指东汉都城洛阳。
B.擢,指选拔或提升官职,类似的升、陟等表示官员升职,谪、迁等表示降职,调、徙等指调动官职。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廉察,文中指官职。廉,与“察”同义,即考察、视察。唐以后也用于对观察使之类职务的简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琼尽心为主,得到太祖赏识。宋太宗任京兆尹时,侍宴酒醉,高琼为之执住缰绳马镫,太宗才得以乘马,太祖因此对他很是赏识。
B.高琼勇敢擅射,榆林一箭擒贼。在许州任职时,得知贼人谋划劫迫之事,便护送臧丙还城,并亲率士卒追捕,直至榆林村,紧急之际,一箭击毙贼首。
C.高琼担任要职,为人谦逊有礼。高琼回京,加官受赏,异于众人,按照旧制,他的官职应在潘美之上,但因潘美是老臣,他便上书位其下。
D.高琼通晓军务,进言屡被采纳。宋军北伐之时,高琼力劝皇帝亲临遭渊,鼓舞士气,后又向皇帝进言激劝兵士的道理,意见都被采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3 11:53: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第进士。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乐久居职,求润州推官。二浙旱,郡遣吏视苗伤,承监司风旨,不敢多除税。觌受檄覆按,叹曰:“旱势如是,民食已绝,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行数日,尽除之。监司怒,捃摭注百出。会朝廷遣使振贷,觌请见,为言民间利病。使者喜,归荐之,除司农寺主簿。
哲宗立,吕公著、范纯仁荐其可大任,擢右正言,进司谏。上疏言:“国家安危治乱,系于大臣。今执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极论蔡确、章悖等朋邪害正。章数十上,相继斥去。又劾窜吕惠卿。朝论以大奸既黜,虑人情不安,将下诏慰释之,且戒止言者。觌言:“诚出于此,恐海内有识之士,得以轻议朝廷。诚为陛下惜之。”觌言虽切,然不能止也。
觌在言路,欲深破朋党之说。朱光庭讦苏轼试馆职策问,吕陶辩其不然,遂起洛、蜀二党之说。觌言:“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帝深然之,置不问。
知苏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觌穷其奸状,置于法,一郡肃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绍圣初,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蜀地膏腴,亩千金,无闲田以葬,觌索侵耕官地,表为墓田。江水贯城中为渠,岁久湮塞,积苦霖潦而多水灾,觌疏治复故,民德之,号“王公渠”。
日食四月朔,帝下诏责躬,觌当制。觌清修简澹,人莫见其喜愠。持正论始终,再罹谴逐,不少变。无疾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王觌传》,有删改)
【注】捃摭(jùn zhí):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B.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C.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D.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文中指檄文。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言路,文中指谏官。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朔,文中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觌体恤民情,实事求是。二浙闹旱灾,有人迎合上司不敢过多减税,他去后免除全部赋税,得罪上司而被刁难,他向朝廷使者报告实情。
B.王觌忠于职守,敢于向权臣开刀。他上奏疏认为,主政的权臣中超过一半是奸臣,这样不行。几十个人和他同时上奏章支持他,但最终没有结果。
C.王觌兴利除弊,造福人民。他惩处苏州恶人获得尊敬,百姓歌颂他的政绩;他把要回的官府土地设为墓地,方便群众;他整治水利,百姓感激。
D.王觌敢于直言,坚持正确意见。有人揭发苏轼的问题,兴起朋党之争,他忧虑这种做法,皇帝支持他;他因坚持己见而屡遭贬谪却不后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
(2)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虚中,字叔通,成都华阳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历官州县,入为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同知贡举,迁中书舍人。宣和间,承平日久,兵将骄惰,蔡攸、童贯贪功开边,将兴燕云之役,引女真夹攻契丹,以虚中为参议官。虚中上书言:“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臣恐中国之祸未有宁息之期也。”虚中建十一策,上二十议,皆不报。会姚平仲劫金营失利,金人复引兵逼城下,虚中缒而入。钦宗欲遣人奉使,大臣皆不肯行。虚中承命即往都亭驿,见金使王汭,因持书复议和。令虚中再往,必请康王归。自是又三往,金人固要三镇,虚中泣下不言,金帅变色,虚中曰:“太宗殿在太原,上皇祖陵在保州,讵忍割弃。”
建炎二年,诏求使绝域者,虚中应诏。明年春,金人并遣归,虚中曰:“奉命北来祈请二帝,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于是独留。
虚中有才艺,金人加以官爵。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太常卿,封河内郡开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金人号为“国师”。然因是而知东北之士皆愤恨陷北,遂密以信义结约,金人不觉也。金人每欲南侵,虚中以费财劳人,远征江南荒僻,得之不足以富国。
虚中恃才轻肆,好讥讪,凡见女真人,辄以“矿卤”①目之,贵人达官,往往积不平。恶之者摘其字以为谤讪,由是媒蘖成其罪,遂告虚中谋反,鞫治无状,乃罗织虚中家图书为反具。虚中与老幼百口同日受焚死,天为之昼晦。淳熙间,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愍,赐庙仁勇。开禧初,加赠少保,赐姓赵氏。有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卷三七一》
注:①矿卤,当通“犷鲁”,粗野愚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B.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C.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D.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是录取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殿试被录取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的称号。
B.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官名。唐代设立了这一专门的职称,宋沿唐制,以翰林学士草拟“内制”,中书舍人草拟“外制”,称为“两制”。
C.谥即谥号,是古人根据死者的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D.少保,官职名,与少师、少傅合称三孤,其地位低于公而高于卿,后来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虚中虽是文官出身,但却又有军事远见,他极力反对北宋与女真结盟,担心引狼入室。这一担忧后来得到了印证。
B.宇文虚中才艺出众,又胆识过人,多次奉命出使金国,不畏强敌,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
C.被扣留金国期间,宇文虚中得到了金人赏识,被称为“国师”。他也尽心为金国谋事,认为南征费财劳人,于国无益。
D.宇文虚中恃才自傲,得罪了女真的达官贵人,使得对方借他的文章构陷,审讯无果后又被罗织谋反罪名,全家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姚平仲劫金营失利,金人复引兵逼城下,虚中缒而入。
(2)然因是而知东北之士皆愤恨陷北,遂密以信义结约,金人不觉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父基,王屋令。罕儒少无赖,与赵凤、张辇为群盗。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汉初,改山南东道行军司马。显德初,世宗战高平,戮不用命者,因求骁勇士。通事舍人李延杰以罕儒闻,即召赴行在,命为招收都指挥使。会征太原,命罕儒率步卒三千先入敌境。罕儒令人负束刍径趋太原城,焚其东门。擢为控鹤、弩手、大剑直都指挥使。从平淮南,领光州刺史,改泰州,为下蔡守御都指挥使兼舒、蕲二州招安巡检使。四年,泰州初下,真拜刺史兼海陵、盐城两监屯田使。明年三月,世宗幸泰州,以罕儒为团练使,赐金带、银器、鞍勒马。六年春,军吏耆艾诣阙请留,恭帝诏褒之。

建隆初,升郑州防御,以罕儒为使,改晋州兵马钤辖。罕儒恃勇轻敌,尝率骑深入晋境,人多闭壁不出,虏获甚众。是年冬,复领千余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案兵以退。夕次京土原,刘钧遣大将郝贵超领万余众袭罕儒,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分兵以御贵超。罕儒锦袍裹甲据胡床享士,方割羊臂臑以啖,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并人攒戈舂之,罕儒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太祖痛惜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因索京土原之不效命者,黜慈州团练使王继勋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

罕儒轻财好施。在泰州,有煮海之利,岁入巨万,诏听十收其八,用犹不足。家财入有籍,出不问其数。有供奉官张奉珪使泰州,自言后唐张承业之子。罕儒曰:“我生平闻张特进名,幸而识其子。”厚加礼待,遗钱五十万,米千斛。

罕儒虽不知书,好礼接儒士。进士赵保雍登科覆落,客游海陵。罕儒问其所欲,保雍以将归京师,且言缘江榷务以丝易茗有厚利。罕儒立召主藏奴,令籍藏中丝,得四千余两,尽以与之。然好勇善战,不顾胜负。常欲削平太原,志未果而及于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一·荆罕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B.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C.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D.晋天福中/相率诣范阳委/质燕王赵延寿/得掌亲兵/开运末/延寿从契丹主德光入汴/署罕儒密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床:是一种狭长而较矮的卧具,自胡地传入中原。与王勃《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榻”相似。
B.煮海:一种古老的利用海水提炼海盐的方法。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食盐结晶出来。
C.儒士:信奉孔子学说的人。后亦泛称读书人。儒士是封建官僚机构所需要的官员的主要。
D.登科:唐制,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方称登科。后代凡应试得中统称登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罕儒少时平平,后建战功。他少时游手好闲,与人为盗,后抓住机遇,经人引荐被皇上召见,勇立战功,终得赏赐。
B.荆罕儒恃勇轻敌,战死沙场。他任晋州兵马钤辖时冒险深入晋境;京土原一战,听说阎彦进稍退即亲上战场,终死于敌手。
C.荆罕儒深受器重,恩荫子孙。他战死后,太祖非常痛惜,为彰显其功,提拔了他的儿子,并对不拼力作战的将士或黜或斩。
D.荆罕儒轻视财物,好施与人。他在泰州时获取朝廷海盐收益的十分之八,依然不够用;张奉珪出使泰州,他也厚加礼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钧素畏罕儒之勇,常欲生致,及闻其死,求杀罕儒者戮之。
(2)罕儒立召主藏奴,令籍藏中丝,得四千余两,尽以与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之意。
C.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按懦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在泉州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忠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敬宣,字万寿,彭城人。父牢之,镇北将军。敬宣八岁丧母,昼夜号泣,中表异之。辅国将军桓序谓牢之曰:“卿此儿既为家之孝子,必为国之忠臣。”起家为王恭前军参军。
隆安二年,王恭起兵于京口,牢之时为恭前军司马。恭以豪戚自居,甚相陵忽,牢之心不能平。太傅会稽王道子与牢之书,备言祸福,使以兵反恭。牢之呼敬宣谓曰:“王恭昔蒙先帝殊恩,今居伯舅之重,义心未彰,唯兵是纵。吾不能审恭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缉穆宰相与不。今欲奉国威灵,以明逆顺,汝以为何如?”敬宣曰:“恭怙乱阻兵,志陵京邑。大人与恭亲无骨肉,分非君臣,虽共事少时,意好不协。今日讨之,于情何有?”牢之斩恭大将颜延,遣敬宣还京袭恭。恭方出城耀军, 驰骑横击之,一时散溃。
三年,孙恩为乱,东土骚扰,牢之自表东讨。贼皆死战,敬宣请以骑傍南山趣其后,吴贼畏马,又惧首尾受敌,遂大败。五年,孙恩又入浃口,高祖戍句章,贼频攻不能拔。敬宣请往为 援,贼恩于是退远入海。是时四方云扰,朝廷微弱,敬宣每虑艰难未已,高祖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敬宣深相凭结,情好甚隆。元显进号骠骑,骄淫纵肆;敬宣每预燕会,未尝钦酒,调戏之来,无所酬答,元显甚不说。
元兴元年,玄得志,害元显,废道子。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既至京师,以敬宣为辅国将军,袭封武冈县
敬宣宽厚善待士,多伎艺,弓马音律,无事不善。时尚书仆射谢混自负才地, 少所交纳,与敬宣相遇,便尽礼著欢。或问混曰:“卿未尝轻交于人,而倾盖于万寿,何也?”混曰:“人之相知,岂可以一涂限。孔文举礼太史子义①,夫岂有非之者邪!”
(节选自《宋书·刘敬宣传》)
【注】①孔文举,即孔融;太史子义,即太史慈。史载:“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黄巾贼管亥围北海,
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賊众。”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恭昔蒙先帝殊恩 蒙:蒙蔽
B.恭怙乱阻兵     怙:凭借。
C.贼频攻不能拔   拔:攻取。
D.敬宣每预燕备   预:参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B.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C.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D.牢之与敬宣谋共袭玄/谋泄/至淮泗间/会高祖平京口/手书召敬宣/即便驰还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父之姐妹所生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之姐妹所剩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合而称之“中表”
B.“隆安”和下文的“元兴”都是东晋安帝的年号。用年号来纪年,始于秦始皇。
C.“男”是中国古代爵位名,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男”为第五等。
D.“尚书卜射”是古代官职名,开始是很低阶的官员,魏晋后成为贵官。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辅国将军桓序赞赏刘敬宣“既为家之孝子,必为国之忠臣”,这跟《大学》中“孝者,所以事君也”的意思是基本一致的。
B.王恭因为自己是豪门贵戚,对刘牢之很瞧不起,刘牢之心中不平,所以当会稽王传书策反时,牢之决然起兵反对王恭。
C.针对孙恩军队大多是吴人、害怕骑兵的特点,刘敬宣上表请命,率领骑兵插人敌人的后方,使孙恩腹背受敌,溃不成军。
D.谢混自负于自己的才华德望,很少与人结交,但遇到弓马音律样样精通的刘敬宣后,便尽心交往,谈笑甚欢。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审恭事捷之日,必能奉戴天子,辑睦宰相与不。
(2)高祖既累破妖贼,功名日盛,故敬宣深相凭结,情好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