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文言文阅读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B.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C.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D.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博士,学官名,掌教授五经。自汉武帝立太学后,即置五经博士,宣帝增员十二人,掌教授太学弟子。东晋增至十六人,六品,不再分经教授,统称太学博士。
B.故事,在文中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可译为“先例、成法”,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的意思不一致。
C.官秩,秦汉时期,官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而另以斛计算各级的俸禄米谷。
D.“公父母春秋高”文中“春秋”是指“年龄”。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知命是五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14 05:0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阯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
B.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D.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同类题2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教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触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ト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上,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小题2】下列对文加点词话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科,也称登第。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就可称登科。但民间有“大小登科”的说法,而结婚被称为“小登科”。
B.八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八品是第十五级。宋代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子博士等都属于八品官。
C.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和皇子后妃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文中指祭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是哥哥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了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家大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善于断案。他的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上九个邑的的囚室都空了。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
【小题4】把文中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
(2)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给与)所善者上之。……《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赐以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2)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 :“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 :“公无归洛,留天子,活百姓。 ”

(3)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诏令子康扶入对,且曰:“毋拜。”遂罢青苗钱,复常平粜籴法。两宫虚己以听。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4) 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五》)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留天子(__________) (2)衣菲食以终其身(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第(2)段中“活百姓”的“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畀以所者上之B.田夫野老皆为司马相公
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D.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赐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 皆手加额曰
B.以为贤苟悦《汉纪》 学无所不通
C.妇人孺子亦知其君实也 之益力
D.忽得语涩疾,疑死   诏令子康扶入对,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为现代汉语
(1)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
(2)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
【小题5】第(4)段提到——“光于物澹然无所好”,请联系材料《训俭示康》中的内容,加以印证。
【小题6】结合具体内容,试分析选文在塑造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既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七月卒,年七十一。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B.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C.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破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D.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已有之。因官府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所以常被统治者用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者,以儆效尤。
B.三司,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其三司为盐铁、户部、度支,作用是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C.阙,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因帝王所居住宫殿的宫门外常有双阙,所以有时也可代指朝廷,文中赴阙指入朝陛见皇帝。
D.薨,是对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的称谓,也可以用于皇帝和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稳重敦厚,沉默寡言。镇阳豪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宣祖卧病于滁州之时,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从此把他当作宗族的人来看待。
B.赵普为政专断,颇遭忌恨。赵普曾派遣亲信官吏去买建造私宅的木材,该官吏趁机暗中倒卖木材。此事被人揭发报告给皇上,太祖怒将赵普放逐外地为官。
C.赵普爱好读书,为政有道。赵普年轻时没有什么学问,晚年他手不释卷,处理政务游刃有余。去世以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察看,有《论语》二十篇。
D.赵普严肃刚正,胸怀天下。他曾力荐某人为某官,皇帝不准许。但他不气馁,犯颜进谏,最终皇帝醒悟,任用了那个人为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B.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C.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D.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字”均为古人出生后所取,名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是供长辈呼唤。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始设于隋朝。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在位时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赠”是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的行为。一般来说,所赠官职比原官衔高一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的弟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B.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C.张克戬知任汾州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 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D.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给朝廷写了遗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后来,朝廷下诏封赠张克戬为康殿学士,谥号“忠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2)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