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独庵集序

高启

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体不辨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义;情不达则堕于浮虚,而感人之实浅;妙不臻则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风微。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幽婉、奇险之辞,变化不一,随宜而赋焉,如万物之生,洪纤各具乎天;四序之行,荣惨各适其职,又能声不违节,言必止义,如是而诗之道备矣。

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学者誉此诋彼,各所嗜,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盖尝论之,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邱园之致,皆未得为全也。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矣。

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焉将力学以求至然犹未敢自信其说之不缪也欲而未暇焉,同里衍斯道上人,别累年矣,一日,自钱塘至京师,访余钟山寓舍,出其诗所谓《独庵集》者示余。其词或闳放驰骋以发其才,或优柔曲折以泄其志。险易并陈,浓淡显,盖能兼采众家,不事拘狭。观其意亦将期于自成,而为一大方者也。间与之论说,各相晤赏,余为之拭目加异。夫上人之所造如是,尝冥契默会而自得乎?其参游四方有得于识者之所讲乎?何其说之与余同也。吾今可以少恃而自信矣。因甚爱其诗,每退直还舍,辄卧读之不厌。未几,上人告旋,乞为序其帙首,辞而不获,乃识以区区之说而反之。然昔人有以禅喻诗,其要又在于悟,圆转透彻,不涉有无,言说所不能宣,意匠所不可构。上人学佛者也,必有以知此矣。毋遄其归,尚留与共讲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以其妙也 臻:极尽
B.而师古之义 乖:违背,不协调
C.各所嗜  师:学习
D.浓淡显  迭:屡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格辩其体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随宜而赋焉 若属皆且为
C.访余钟山寓舍     师道不传也久矣
D.尝冥契默会面自得乎 秦王悉破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包括“格”“意”“趣”三要素,且可以衍化生成变化多样的语言风格,体现他对诗歌作品艺术有机关系的认识。
B.作者主张“师古”,提出了“兼师众长”“随事慕拟”的途径,认为汉唐以来作家都有所偏好,未能体现“相兼”的大家风范。
C.本序开篇高屋建瓴,直接从创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语言简洁,结构严逝,观点明确,体现出格调谨严的诗学精神。
D.本序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诗歌理论,行文叙议结合,内容不枯燥,以陶渊明等例入文又间以“行者”之喻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余少喜攻诗患于多门莫知所入久而窃有见于是焉将力学以求至然犹未敢自信其说之不缪也欲求征于识者而未暇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间与之论说,各相晤赏,余为之拭目加异。
②未几,上人告旋,乞为序其帙首,辞而不获,乃识以区区之说而反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2 12:0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六。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唐才子传•王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岁辞章 善:擅长。
B.勃往觐 省:探望、问候。
C.勃至入 谒:拜见。
D.僚吏之 疾:妒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王通诸孙也 ②慨然思诸葛
B.①实迷途未远 ②勃尽得
C.①夸盛事 ②又虢州多药草
D.①心织衣 ②顷刻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B.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C.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D.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
【小题5】翻译课内文言句子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同类题4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君道

(元)邓牧

①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②生民之初,固无此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
③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
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欲长治久安,得乎?
⑤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 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⑥嘻!天下之固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刘邦)李晋阳(李渊)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
【小题1】可用同一个文言固定短语填入第⑤段的两个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A.孰若B.莫若C.孰与D.毋宁
【小题2】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B.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
C.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
D.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
【小题3】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尧舜时,社会道德水平最高,百姓生活条件却很艰苦。
B.尧舜时,老百姓与君王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
C.尧舜时,由于百姓拥护,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
D.秦朝后,君王横征暴敛,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
【小题4】分析第⑤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作者在第①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以下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仲:指老二,刘邦的哥哥;刘邦排行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