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教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触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ト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上,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小题2】下列对文加点词话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科,也称登第。一般考中进士以上就可称登科。但民间有“大小登科”的说法,而结婚被称为“小登科”。
B.八品,古代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八品是第十五级。宋代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子博士等都属于八品官。
C.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和皇子后妃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文中指祭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是哥哥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了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家大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下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善于断案。他的的前任审理得不十分妥当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县上九个邑的的囚室都空了。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
【小题4】把文中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納。
(2)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05 02:05: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路振字子发,永州祁阳人,唐相岩之四世孙。岩贬死岭外,其子琛避地湖湘间,遂居焉。振父淘美事马希杲,署连州从事,谢病终于家。振幼颖悟,五岁诵《孝经》《论语》。十岁听讲《阴符》,裁百言而止,洵美责之,俾终其业。振曰;“百言演道足矣,余何必学?”洵关大奇之。十二丁外艰,母氏虑其废业,日办诲激,虽隆冬盛暑,未始有懈。

淳化中举进士,太宗以词场之弊,多事轻浅,不能该贯古道,因试《卮言日出赋》,观其学术。时就试者凡数百人,咸愕眙忘其所出,虽当时驰声场屋者亦有难色。振寒素,游京师人罕知者,所作赋尤为典赡,太宗甚嘉之。擢置甲科,释褐大理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召还,直史馆,复遣之任,迁太子中允、知滨州。一日契丹至域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振乃亲加抚谕,且以敌盛不可与争锋,宜坚壁自守。数日,契丹引去。转运使刘综称其能,诏书褒美。

又以西兵未弭,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知河中府,徙知邓州。代还,判吏部南曹三司催欠凭由司。景德中使福建巡抚,俄判鼓司登闻院。会修《两朝国史》,以振为编修官。大中祥符初,使契丹,撰《乘轺录》以献。改太常博士、左司谏,擢知制诰。

振文词温丽,屡奏赋颂,为名辈所称,尤长诗咏,多警句。及居文翰之职,深惬物议,自是弥加精厉。从祀谯、毫,时同职分局掌事,振独直行在,专典纶翰,笺奏填委,应用无滞,时推其敏赡。七年,同修起居注,张复、崔遵度以书事误失降秩,择振与夏竦代之。嗜酒得疾,其冬卒,年五十八。录其子纶为太常寺奉礼郎。

振纯厚无域府,恂恂如也,时人惜其登用之晚。有集二十卷。又尝采五代末九国君臣行事作世家、列传,书未成而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B.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C.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D.一日/契丹至/城下兵少/民相恐/众谓振/文吏无战御方略/环聚而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外艰,古代丧制名,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文中指路振遭父丧。
B.释褐,指升迁,脱下之前的官服,接受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解褐”相同。
C.通判,与地方长官共同管理政事或职掌兵民狱讼的官职,同时有监察责任。
D.起居注,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依据之一,一般不外传。
【小题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振家教严格。路振虽然天资聪颖,但在他十二岁之后,他的母亲担心他荒废学业,无论寒暑,都坚持对他加以教诲。
B.路振善于作赋。面对《卮言日出赋》一题,许多人都难以应对,路振却写出了典雅富丽的赋作,并因此受到太宗赞许。
C.路振才能出众。路振担任滨州知州时面对契丹军队入侵时能妥善应对,跟随皇帝到谯州、亳州祭祀时能及时处理公文。
D.路振著述丰富。路振著有文集二十卷,并想将五代末年九国君臣的事迹编成世家和列传,可惜还没来得及写就离世了。
【小题4】将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振曰:“百言演道足矣,余何必学?”洵美大奇之。
(2)振纯厚无城府,恂恂如也,时人惜其登用之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 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旋加资政殿学士。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侯蒙传》,有删改)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B.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C.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D.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表示官职的调动。除此之外,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还有“迁”“徙”“转”“补”“改”“出”等。
B.宾礼,最初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此处指“宾客的礼节”。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D.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是传统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政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十八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伤力量,皇帝醒悟,不再追究此事。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侯蒙,后来找到机会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候。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材,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砦,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陈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砦,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橐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却。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继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未几,敌复略土堆砦,美迎击于野家店,追北至拓跋谷,大败其众。
安定之役,谍报敌数万将大至,经略使遣管勾机宜楚建中分诸将兵,趣城黑水以待。诸将惮敌且至,不肯与兵。美曰:"兵常以寡击众,何自怯也?"卒以兵二千与建中,而敌亦引去。每边书至,诸将各择便利,独美未尝辞难,然所向辄克,诸将以此服之。召还,授耀州观察使,又进马军副都指挥使。卒,赠忠武军节度使,谥忠毅。美前后十余战,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部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走归京师  间:抄小路
B.元昊反,陕西用兵  用兵:有了战事
C.夏人新得志  得志:获得成功
D.不如间道掩其不意  掩:掩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①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 ②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
③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 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 
⑤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 ⑥卒以兵二千与建中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美行伍出身,在军旅生涯中,由军士升到统兵将领,所得俸禄赏赐大多分给他的部下, 如果还有剩余,悉数犒劳大家。
B.周美忠于大宋朝廷,契丹犯边,真宗驾临澶州时,他慷慨自陈,希望亲捉敌将送到皇帝面前,皇帝非常赏识他。
C.金明战役,周美向范仲淹进言,金明是边塞要地,如果不收复过来,最终会失掉整个战役的胜利,范仲淹听从了他的建议。
D.自元昊反宋,陕西用兵以来,其他将领或有闪失,唯独周美不怕困难,不畏强敌,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诸将因而敬服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众数万薄金明,陈于延安城北三十里。
⑵兵常以寡击众,何自怯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

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合台兵自交址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

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风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样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祜元年三月,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诏从之。

(选自《宋史·向士璧传》,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B.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土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C.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D.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才有当官进爵的资格。
B.“檄”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
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士璧忠心爱国,矢志不渝。他多次遭人弹劾而被免职,但他忠心不变,捐家资百万充当军费,连皇上都深为感动。
B.向士璧多谋善断,善于抓住战机。他不待朝命进兵归州,他不从贾似道之令用计成功断桥阻敌,朝廷都予升官嘉许。
C.向士璧久经沙场,屡立战功。他救援合州多次立下奇功;他救援潭州,声东击西,知人善任,大败敌军,解了潭州之围。
D.向士璧为人正直,洁身自好。他不阿附权贵,遭到贾似道嫉恨,被陷害致死,以致家属和部将王辅佑都受到牵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
(2)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孙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或承重孙祖母之丧。
B.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C.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墨、刖、大辟等。
D.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   
(2)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