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候。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材,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砦,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陈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砦,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橐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却。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继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未几,敌复略土堆砦,美迎击于野家店,追北至拓跋谷,大败其众。
安定之役,谍报敌数万将大至,经略使遣管勾机宜楚建中分诸将兵,趣城黑水以待。诸将惮敌且至,不肯与兵。美曰:"兵常以寡击众,何自怯也?"卒以兵二千与建中,而敌亦引去。每边书至,诸将各择便利,独美未尝辞难,然所向辄克,诸将以此服之。召还,授耀州观察使,又进马军副都指挥使。卒,赠忠武军节度使,谥忠毅。美前后十余战,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部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走归京师  间:抄小路
B.元昊反,陕西用兵  用兵:有了战事
C.夏人新得志  得志:获得成功
D.不如间道掩其不意  掩:掩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①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 ②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
③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 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 
⑤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 ⑥卒以兵二千与建中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美行伍出身,在军旅生涯中,由军士升到统兵将领,所得俸禄赏赐大多分给他的部下, 如果还有剩余,悉数犒劳大家。
B.周美忠于大宋朝廷,契丹犯边,真宗驾临澶州时,他慷慨自陈,希望亲捉敌将送到皇帝面前,皇帝非常赏识他。
C.金明战役,周美向范仲淹进言,金明是边塞要地,如果不收复过来,最终会失掉整个战役的胜利,范仲淹听从了他的建议。
D.自元昊反宋,陕西用兵以来,其他将领或有闪失,唯独周美不怕困难,不畏强敌,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诸将因而敬服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众数万薄金明,陈于延安城北三十里。
⑵兵常以寡击众,何自怯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4 11:2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除侍御史。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孝宗访边事,澈奏:"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孝宗善之。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寻致仕。卒,年六十三。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庄敏。
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名士也,次第用之矣。"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尝奏言:"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四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B.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C.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D.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节日名,中国古代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B.《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诗》《书》《礼》《易>并称为“五经”。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号,指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功绩,而给了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澈善于进言,并深得皇帝的信任。在最初轮对时,皇帝就认为他的进言很好;在讨论是否废除江州军时,他认为不可,他的观点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B.汪澈为人正直,对于坏人不手软。汤思退、刘宝,都是在他的弹劾之下被免官的。尤其是杨存中,高宗想庇护他,汪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最终被罢官。
C.汪澈长于经营地方。他针对襄、汉的特点,修筑堤堰,招募闲民等耕种土地,并且供给百姓种子和牛,等收了粮食,百姓偿还了种子还有余粮。
D.汪澈对金人有提防,并且在防御上有措施。根据天气的变化,他推测金人可能要南侵;他又命人储粮,并在要害处防守,时刻防备敌人的到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2)尝奏日:“臣起寒远,所以报国惟无私不欺尔。”其自奉清约,虽贵犹布衣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景祐元年,礼院奏用冬至日册后,沔奏:“丧未祥禫而行嘉礼,非制也。”李安世上书指切朝政,被劾。沔奏:“加罪安世,恐杜天下言者,请勿治。”黜知衡山县。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所在皆著能迹。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①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居两月,迁礼部郎中,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高,军士有语,优人因戏及之,命斩之徇。明日,给特支,士无敢欢者。迁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至,以母丧罢。服除,为陕西都转运使。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英宗即位,迁户部。帝与执政议守边者,难其人,欧阳修奏:“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今虽七十,心力不衰,中间曾以罪废,然宜弃瑕忘过。”遂又以为观文殿学士、知庆州,徙延州,道卒。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

(节选自《宋史·孙沔传》)

 注:①大名: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B.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C.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D.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B.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科举取士、学校接待等事务,为官员办理丁忧守制手续也归礼部管辖。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
C.三司,又称三公。常见的解释,一指司空、司徒、司马,二指太傅、太保、太师。而宋朝的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
D.服除,意思是脱掉丧服,即守丧期满。根据传统孝道观念,官员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沔睿智清醒,善于审时度势。他上书指出吕夷简主动申请罢相的真实意图;任秦州长官时又提醒皇帝岭南一带敌人气焰正盛,战局危急。
B.孙沔恪守道义,不乘敌军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为官正直,敢于直言上谏。他曾上奏反对在举丧期间册封皇后,并为李安世上书说情,请求赦免,结果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
D.孙沔政绩突出,办事能力很强。他所管辖治理的地方都能够有很好的政绩;在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欧阳修还向皇帝推荐了孙沔出任边境守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
(2)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濠守给士卒廩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转运使檄抃摄治之,州以无事。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温成皇后之丧,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及为相,领事如初。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吴充等相继被逐,抃言其故,悉召还。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伤之者众矣。”修等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出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 ”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 ”
既至蜀,治益尚宽。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抃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薨年七十七,谥曰清献。
(选自《宋史•赵抃传》,有删改)
(注)度牒:旧时官府发给僧尼的证明身份的文件,也叫“戒牒”。凡有牒的僧尼可免地税、徭役。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B.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C.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D.吾与汝年相若/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担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人称他为”铁面御史”;因他的仗义执言,被贬的吴充、欧阳修等人才得以被召回朝廷。
B.赵抃匹马到蜀地任职,随身携带的仅有一把琴、一只鹤;蜀地地处偏远,官场风气不正,赵抃以身作则,改变了蜀地官场风气。
C.赵抃仁心宅厚,曾采取措施使在岭南做官的人死后能归葬故乡;有百姓私作僧尼的度牒,被人以谋反罪上告,他予以从宽处理。
D.赵抃深得神宗信任,他从成都回朝后,神宗打破惯例,任命他掌管谏院,尽管这一做法让大臣感到疑惑,但神宗并未收回成命。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
⑵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徐州    知:担任知州
C.轼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D.轼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轼若为滂,母许否乎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
B.①虽禁军且我尽力 ②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①使官吏分堵守,卒全其城。 ②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D.①神宗尤爱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②孰能讥之乎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   )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