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视其所为,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 ①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②孤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久不决 狱:案件
B.视其所为 熟:仔细
C.亦缓视徐 按:巡视
D.抃及吕公著荐   用:使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②木欣欣向荣
B.①部使者赵抃惑谮口 ②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C.①熟视其所为,大悟 ②度我至军中,公
D.①未及卒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  )
①敦颐至,一讯立辨   ②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③“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④敦颐处之超然 
⑤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⑥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
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2)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3)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9 08:3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命德玄迎劳之。船舰度淮,暴风起,众恐,皆请勿进。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三年,迁东上阁门使,兼翰林司事。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又加领本州防御使。五年,坐市秦、陇竹木联筏入京师,所过矫制免算,又高其估以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责授东上阁门使,领本州刺史。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坐纵德玄等于部下私贩鬻,务升洎能,并责授右赞善大夫,载将作监丞。是冬,车驾幸魏府,命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给诸军资粮。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或言其交游太盛,遂出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逾年,复拜慈州刺史,移知环州。时西鄙酋豪相继内附,诏以空名告敕百道付德玄,得便宜补授。顷之,以疾求致仕,优诏不许。淳化三年,改本州团练使、知邠州。未半岁,复典环州。李顺之寇西蜀,移知凤州,兼领凤、成、阶、文等州驻泊兵马事。咸平中,入朝,真宗命坐抚劳,访以边事。俄出知并州兼并代副都部署,移镇州,受代归阙。景德初,卒,年六十五。大中祥符中,其子继宗上章,恳祈赠典,上悯之,特赠郑州防御使。

(节选自《宋史·列传六十八·程德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B.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C.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D.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渐,是病危的委婉说法,古代常用的婉辞,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B.三鼓,即三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更,因用鼓报时,因此又称五鼓。
C.赠典,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的典礼。典,典礼。
D.矫制,不遵皇帝诏令。制,秦始皇称帝时,规定把皇帝的诏命称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德玄倚势弄权。皇上信任他,但趋附他的人也很多,因受到指责,出京担任了节度行军司马的官职。
B.程德玄忠于职守。迎接慰劳陈洪进来朝时,船舰渡淮水,起了暴风,大家恐惧,他力排众议完成使命。
C.程德玄精通医术。太宗做京邑尹,征召他到身边,很信任他办事。太宗病危的晚上,专门派人传唤他。
D.程德玄熟悉军务。他多次担任管理军队事务的官职。皇帝也曾给他授予官职的权力,并向他询问边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
(2)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哈䚟兵自交阯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从之。

(节选自《宋史·向士璧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B.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C.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D.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中参加进士科考试合格者称为进士,考中了进士就可以直接当官。
B.金带即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有时将它作为荣誉授予有功之臣,以表勉励。
C.兵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诏是帝王所发的命令,一般以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俗称圣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士璧屡被免职,仕途多有坎坷。他恃才负气,但进入官场后颇为不顺,担任平江府通判、淮西制置司参议官、高邮知军时,先后都遭弹劾而被免职。
B.向士璧精明强悍,敢于拒绝命令。他奉命前往支援涪州,船队受阻,贾似道要他把军事交给吕文德,但他没有听从,最后与吕文德一起用计砍断浮桥。
C.向士璧身处战乱,屡次立下战功。他身处朝廷多事之秋,不计较个人得失,驰援合州中建立奇功,在潭州一战中解除敌军的包围,受到朝廷的嘉奖。
D.向士璧受到嫉恨,惨遭权臣陷害。因遭到宰相贾似道的嫉恨,他被贾似道陷害致死,连他的妻妾以及部将也受到了牵连,到德祐元年才给他平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2)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
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
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选自《宋史·郑兴裔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B.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C.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D.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庄”旧时多指某些较富有的族人拨出部分田地,作为宗族的田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
B.“丁母忧”指为母服丧。旧制,“丁母忧”、“丁母艰”、“丁母丧”“内艰”都指遭逢母亲丧事。“丁忧”指古代官员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
C.“服阕”指在父母亲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仪礼·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D.“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有时也指学校,文中“修学宫”的“学宫”即指学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兴裔感恩叔父抚养。他幼年丧父,由叔父郑藻抚养长大;当叔父郑藻去世后,他就辞去官职,以表达对叔父的追念与报恩之意。
B.郑兴裔为官忠于职守。当传闻金国想毁弃盟约时,他受命出使,将事情查实清楚;任扬州知州时,他遏制了邻地互相送礼的歪风。
C.郑兴裔关心民间疾苦。到任扬州后,自己借钱给百姓,让他们把房顶的茅草换成瓦片消除了火灾隐患,后来又免去他们的欠债。
D.郑兴裔为政多有智谋。复查杨氏案,最终查得实情,受皇上恩赐;制定了部辖民兵升差的法度:在楚州改动筑城时,想出好办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
(2)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阙指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部分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安排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转起居郎。建国公出就傅,以震为赞读。迁中书舍人兼翊善。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转给事中兼直学士院,迁翰林学士。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②越绋:指不受私丧限制,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③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朝会、祭祀等大典,都在此处举行。
B.经筵,古代帝王为研习佛经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汉代发轫,但宋代始称经筵。
C.丐祠,请任祠禄官。祠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
D.《公羊传》,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与《左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为官清廉,受到赏识。胡安国非常器重他,曾将他推荐给宋高宗。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也向皇上推荐了朱震。
B.朱震学识渊博,得到恩宠。受召见时,他的回答得到皇帝认可,授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C.朱震聪明智慧,头脑灵活。他认为造成虔州百姓偷盗成风的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建议皇上由当地百姓选任官吏。
D.朱震坚持礼制,敢于直言。徽宗去世后尚未安葬,吴表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