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专意于守。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耆艾,六十曰耆,五十曰艾,耆艾之年泛指老年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历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
(2)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忤宰相,出知潮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0 11:0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之子。少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每闻警报,葵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葵大破之。十四年,金人犯蕲州,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首万余。金人闭门不出。范曰:“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未几,金兵稍下山,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复相持至夜分。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拔所掠子女万余。后方卒,嘉定十五年,起复直秘阁、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

十七年,淮东制置使许国葵议兵。葵至曰:“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置兵,犹足制之尔。”国曰:“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曰:“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国曰:“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葵曰:“有兵之郡,必当冲要也,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国不听,卒败。

绍定二年,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方是时,李全造舟益急,葵复致书史弥远,又言于朝。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已而,全攻扬州东门,葵亲出搏战,数战皆捷。

绍定六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咸淳元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赠太傅,忠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B.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C.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D.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乃加葵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等/步骑万四千命王鉴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葵,字南仲”。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起复,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丧尚未满期而应召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做官),也可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赵葵被起复属于后者。
C.檄,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的文书,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之一。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或贬抑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葵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其机警灵敏。有一次他父亲奖赏部属不当,引起军队骚乱时,他急中生智,一句话化解危机,稳定了军心。
B.赵葵是一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嘉定十三年、十四年,当金兵进犯时,赵葵都率先带领士兵奋勇出击,并大败金兵。
C.赵葵有军事谋略。淮东制置使许国邀请赵奎商议对付贼寇的办法,赵葵分析军情精准,设计应敌方略,然而许国不用其谋,大败。
D.赵葵有孝心。赵葵的母亲患病,他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他割下大腿的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拔所掠子女万余。
(2)有兵之郡,必当冲要也,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置使命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独世忠怒桧。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选自《宋史·韩世忠传》,有副改。

注:①次爨(cuàn)炊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B.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C.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D.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吾军迭进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岳飞,名飞,字鹏举。
B.朕,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如《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就指代屈原自己,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C.擢,指提拔官职,古代用于提拨官职的词还有“迁、陆、拔、署、拜”等。
D.“风骚”在文学上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则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它们对后量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身材信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十八岁时,以距大勇敢应乡州招募,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
B.绍兴四年,韩世忠面对金人和刘豫的合兵进犯,巧用计策,在途中设伏,在江口大败金军,金兵惊慌溃逃,相互践踏,溺死者很多。
C.岳飞蒙受冤狱,满朝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唯独韩世忠直言触怒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他又抵制排斥和议,触怒秦桧之处尤其多。
D.韩世忠好义轻财,皇上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将士,罢去官职后,在家闲居共十年,淡然自如,晚年喜好佛教、老子学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2)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旦日,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  宿:夜
B.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  坐:因为……..犯罪
C.累迁内殿直都知。 迁:升迁
D.未上道,暴得疾卒。 暴:突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如:太宗、高宗。
C.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D.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才能和力气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旦日,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lù,羞辱。④僭号:冒用帝王称号。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汝为行寿春_____________ (2)辞______________
(3)桧将送金人 _____________ (4)假僧舍之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___
A.①然汝为儒士②同知曹州诱之
B.①宗弼盛怒,劫缚之②豫悚立曰
C.①报国家及父兄仇②此山东忠义士也。
D.①志在国复仇②颇诸公所知
【小题3】请用“/”为下列文句断句。
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小题4】翻译。
①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后来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泪洗面。
【小题6】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