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由89万公里增长到358万公里,提前13年实现了总长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的基本贯通。其中,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运输行为最适宜选择公路运输的是 ( )
A.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到中国
B.从北京到海南旅游
C.上海有一批重型机械运到广州
D.山东的新鲜蔬菜送到北京市场
【小题2】决定我国公路建设成就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我国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
B.为了社会稳定、国防安全应多修公路
C.加强交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D.我国公路建设技术成熟
【小题3】下列关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高速公路
B.城市交通网络与高速公路没有关系
C.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影响城市空间发展
D.高速公路要尽可能通过城市市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4-03-25 10:1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奥伊米亚康(约63°N,143°E)是东西伯利亚山地中的一个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盆地底部海拔700~750米。奥伊米亚康也是一个村庄,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从12月到次年1月,正是奥伊米亚康日照时间最短的时段,这期间昼夜气温均低于-45℃,有的年份甚至低于-60℃,极端最低气温为-71℃,气温绝对年较差达101.8℃,是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之一。
(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特征。(6分)
(2)分析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10分)
(3)分析该地区铁路线选择在南部山区而不选择北部平地的原因。(8分)
同类题2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建设,以下表为依据回答下列小题。
项目
某国某交通设施修建说明
地理位置
居内陆腹地,和外界交流渠道少
环境特征
地质:多断层、地热,且岩石脆弱 地形:山区和高原
气候: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河流:河水湍急,水量较大
生态:各种原始状态的生物群落 资源: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丰富
线路距离
约2080千米
投入成本
约百亿美元
【小题1】从该交通设施的投入成本及交通运输的量、安全性、快捷等综合因素考虑,该地区适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
A.公路、管道
B.铁路、航空
C.航空、河运
D.河运、公路
【小题2】有关修建该交通线路的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过物资的流通,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 ②可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③可以大力开发各种生物资源 ④减少暴雨、暴雪天气的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该工程的修建,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有
①破坏生物的栖息地 ②破坏当地的地热资源
③加剧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 ④加剧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同类题3
门到门旅行时间是指旅客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总旅行时间,除了旅途时间外,还包括往交通站点路途用时以及等候的时间。下图为“高铁和甲运输方式在不同的旅行距离与门到门旅行时间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水运
B.普通铁路
C.航空
D.高速公路
【小题2】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旅行距离是
A.0-200千米
B.200-600千米
C.500-800千米
D.800-1000千米
同类题4
最为机动灵活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同类题5
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合理的交通运输是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所运货物的性质、特点,选择运距短、运力省的交通工具和运输路径,在社会劳动消耗最小的情况下,迅速、优质地完成运输任务。
下列现代运输方式中,适用货物范围广,且远距离运输价格最低的是( )
A.海运
B.铁路
C.公路
D.管道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