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世杰,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阮思聪见而奇之,言之吕文德,文德召为小校。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安东州,战疾力,与高达援鄂州有功,转十官。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及吕文焕以襄阳降,命世杰将五千人守鄂州。世杰以铁縆锁两城,夹以炮弩,其要津皆施杙,设攻具。大军破新城,长驱而下,世杰力战,不得前,遣人招之,不听。世杰提所部兵入卫,道复饶州,乃入朝。时方危急,征诸将勤王多不至,独世杰来,上下叹异。自和州防御使不数月累加至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遣将四出,取浙西诸郡,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兵势颇振。二年正月,大军迫临安,世杰请移三宫入海,而与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兵至皋亭山,世杰乃提兵入定海。石国英遣都统卞彪说之使降,世杰以为彪来从己俱南也,椎牛享之,酒半,彪从容为言,世杰大怒,断其舌,磔之巾子山。明年,元帅张弘范等兵至崖山,或谓世杰曰:"北兵以舟师塞海口,则我不能进退,盍先据海口。幸而胜,国之福也;不胜,犹可西走。"世杰恐久在海上有离心,动则必散,乃曰:"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负。"悉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余作水砦,为死守计,人皆危之。已而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世杰率苏刘义方兴日大战.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二月癸未,弘范等攻崖山,世杰败,走卫王舟。大军薄中军,世杰乃断维,以十余舰夺港去。后还收兵崖山,刘自立击败之,降其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世杰复欲奉杨太妃求赵氏后而立之,俄飓风坏舟,溺死平章山下。
(摘自《宋史·张世杰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B.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C.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D.弘范/得世杰甥韩命以官/使三至招之/世杰历数古忠臣曰/吾知降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保护君王。
B.三宫:“宫”在秦汉以后指帝王之宫,汉代以皇帝、皇后、太后合称为“三宫”。
C.行朝:指皇帝临时驻在之处。南宋兵败迁都崖山,这里成了临时朝廷
D.癸未:是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0个。“二月癸未”即农历二月三十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世杰少有奇才,受到重用。他少时曾有犯法的行为,但他有奇才,受到重用,多次立功其官阶连续升迁。
B.张世杰忠于朝廷,入卫有功。元军攻破新城,他奋力战斗;元军招降他,他不顺从;朝廷危念他独自率部入卫。
C.张世杰果决英勇,敢于死守。卞彪劝降,他断其舌裂其身;退守崖山宋军赶到,他烧毁行朝市,连船作寨死守。
D.张世杰忠贞不渝,可歌可泣。他至死不移忠于南宋之志,战败了还思虑保卫王船,还想侍太妃寻求赵氏后代立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淳四年,大军筑鹿门堡,吕文德请益兵于朝,调世杰与夏贵赴之。
(2)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未几,和议亦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9 10:43: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洞字仲通。父惟简,太常少卿。洞自幼开悟,卓荦不群。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未冠,哗然有声,自许以有为。寻举进士中第,调涟水军判官,遭亲丧去,再调颍州推官。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洞曰:“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众不听,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为荣灵,其孙诉之,诏孙抃等复议,改曰恭。洞驳奏:“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竟从抃等议。时天下久安,荐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又谓:“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洞曰:“宗说罪在不宥。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英宗喜曰:“卿知大体。”洞因言:“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国家本支蕃衍, 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 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上不罪也。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未几卒,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史•张洞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B.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C.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D.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是与德行、言语、政事并称,被后世的学者视为儒学“孔门四科”之一的学术门类。
B.未冠,即尚未加冠,按古礼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所以男子未成年可称“未冠”。
C.推官、吏、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D.谥,是帝王、贵族、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荣灵”和“恭”均可为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洞自幼聪慧,文思敏捷。里之卜者曾预言他在文学政事方面会有成就;他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已名声远播。
B.张洞敢说实话,坚持原则。刘柳打死妻子被判极刑,张洞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受死;复议陈执中的谥号时,他义正词严。
C.张洞心忧国事,深谋远虑。他认为谏官不应升职太快.宗室人员应受约束,因此遭受宗室的怨恨, 而英宗不加怪罪。
D.张洞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他上奏朝廷免除江西百姓拖欠的赋税,又下令准许淮南百姓以输钱代替缴纳小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西方用兵,偏校①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赂平奴,使附已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丁母忧,英宗即位,起复成德军节度使,三上表乞终丧,许之。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仁宗许焉。彦博既服阕,复以故官判河南,有诏入觐。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彦博竦然对曰:“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力,臣何力之有?”帝曰:“备闻始议,卿于朕有恩。”彦博逊避不敢当。寻除.侍中,徙镇淮南、判永兴军,入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臣忝知礼义,不敢紊乱朝著②。”固辞乃止。以太.师.致仕。卒年九十二。谥曰忠烈。

(节选自《宋史·文彦博传》)

注①偏校:地位不高的武官。②朝著: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此指官阶品级高低秩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
B.文彦博/宇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
C.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
D.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及进士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又叫作除服,指守丧期满了,除去孝服。
B.“皇太后”是皇帝母亲的尊号,皇帝父亲称为太上皇。
C.“除”即拜官授职,在这里指授予文彦博侍中的职位。
D.“太师”即太子太师的简称,是太子的道德老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彦博大胆进谏。他发现将权不专、军法不肃,及时上书,被朝廷采纳。
B.文彦博执法公正。他奉诏查办黄德和诬陷刘平案,顶住压力,秉公办案。
C.文彦博功成不居。英宗继位,他出力甚多,但归功于他人,谦逊而不贪功。
D.文彦博勇于担当。他独自提议裁减兵员八万,然反对者众,他独揽责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脱有难,臣请死之。
(2)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阆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母慰而遣之。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戍邵州,止给刀盾。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矢,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给征南诸军。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与梁迥治决河。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己舟。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赖他舟以度。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贵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俄而傅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真宗咸平二年,丁内艰,起复。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卒,年五十六。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輿"“御驾”。
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李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阆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B.李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取胜,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李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他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李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
(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祔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祔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宋代时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③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④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⑤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注)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小题1】选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B.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C.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D.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禄,“干”是指追求,“禄”是指旧称官吏的俸给,这里的“干禄”,是指求禄位,求仕进。
B.靖康,是宋钦宗的一个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C.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D.中国,唐宋时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B.尹焞忠言无果。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正直刚毅,不愿意诋毁老师,不愿以诋毁老师而求得官位,他放弃科举,终身不就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