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
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明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
明年,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差知汉州。会境内桥坏,民有压死者,部使者以闻,诏降官一秩,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未数月,复元官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后十日,诏以资政殿大学士、通奉大夫致仕。
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B.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C.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D.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兵书、弓马等军事方面的知识。
B.“秩”在古代既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秩”采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C.“太师”是官名,为辅弼国君之臣,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公”,拥有实际的职权。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辞官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又称“乞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了翁年少聪颖。他几岁时跟从兄长入学,年纪稍长能日读千言,过目不忘;十五岁写成《韩愈论》,有韩愈的遗风。
B.魏了翁敢于直言。在科举考试中因敢于谈论当时忌讳谈论的道学而登进士第,后被授予判官厅公事的职务。
C.魏了翁不畏权贵。当权的韩侂胄策划通过开拓边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官民忧虑却不敢作声,魏了翁上书据理力争。
D.魏了翁颇有政治才干。眉州号称难治,魏了翁到任后尊敬厚待老人,选拔人才,探视学宫,敦促教化,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蟆颐堰,筑江乡馆,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
(2)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4 10:0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初举《五经》,延试日,召升殿讲《师》、《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经》及第。明年,召为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真宗即位,改司勋郎中,俄知审刑院。咸平初,改国子祭酒。景德二年夏,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上喜曰:。“国家虽尚儒术,非四方无事,何以及此!”先是印书所裁余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亦厌其寥落。昺居近职,常多召对,一日从容与上语及宫邸旧僚,叹其沦丧殆尽,唯昺独存。翌日,赐白金千两,且诏其妻至宫庭,赐以冠帔。四年,昺以赢老艰于趋步,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俟明年郊祀还朝。上命坐,慰劳之,因谓曰:“便可权本州,何须假耶?”即超拜工部尚书、知曹州、职如故。大中祥符初,上东封泰山,昺表曹州民请车驾经由本州,仍令济阴令王范部送父老诣阙,优诏答之。礼毕,进位礼部尚书。三年,被病请告,诏太医诊视。六月,上亲临问疾,赐名药一奁、白金器千两、缯彩千匹。国朝故事,非宗戚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者,以恩旧故也。逾月卒,年七十九,初,雍熙中,昺撰《礼选》二十卷献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观之甚悦,因问卫绍钦曰:“昺为诸王讲说,曾及此乎?”绍钦曰:“诸王常时访昺经义,昺每至发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复陈之。”太宗益喜。
(节选自《宋史.邢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印书所裁余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亦厌其寥落
B.先是/印书所裁余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亦厌其寥落
C.先是/印书所裁余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亦厌其寥落。
D.先是/印书所裁余纸/鬻以供监中杂用/昺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自是监学公费不给讲官/亦厌其寥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廷试,也称殿试,指科举时代在朝廷上举行的由皇帝亲自策问的考试。
B.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工部,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为掌管营造工程和土地赋税的机关。
D.诣阙,到朝廷去。文中指邢昺派官吏组织乡里父老向皇上表达请驾心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昺通晓经书,学识渊博。参加五经进士考试时,他在朝廷上讲解《易经》中的封象,解读经书内容,阐发语句内涵。
B.邢昺熟知业务,应答得体。担任国子祭酒时,皇上询问经版数量,他详细回答,并适时赞美当今时代,让皇上很满意。
C.邢昺深受赏识,备享荣耀。他为官常被召对,多次受到提拔赏赐,皇上曾感叹除了邢昺,其他旧僚道德几乎已经完全败坏。
D.邢昺精于讲学,教导有方。诸位皇子时常向他询问有关经义的问题,每当阐发君臣父子之道时,他一定会反复谈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昺以赢老艰于趋步,自陈曹州故乡,愿给假一年归视田里,侯明年郊祀还朝。
(2)国朝故事,非宗威将相,无省疾临丧之礼,特有加于昺者,以恩旧故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于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比喻入任为官。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指帝王亲自到达某处或意指帝王和嫔妃同宿。
D.“代还”,指官位被代替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
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2)其后祀于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天祥,字吉甫,少隶军籍,善骑射。中统三年,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为千户,屯三汊口,防遏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有田百余亩,躬耕读书,从之游者甚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曰缑山先生。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及与语,出入经史,谈辨该博,乃大称异。至元十一年,起家从仕郎。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居岁余,诏以本军为路,有代天祥为总管者,务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寿昌府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时方改行省为宣慰司,万户郑鼎臣为宣慰使。鼎臣帅兵讨之,至樊口,兵败死。黄州遂声言攻阳罗堡,鄂州大震。时忽都帖木儿恇怯不敢出兵,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居贞深然之,而忽都帖木儿意犹未决。闻至阳罗堡,居贞力趣之,乃引兵宿于青山,明日,大败其众,皆如天祥所料。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应,天祥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授兵二百余人。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而自保。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大德三年六月,迁河北河南廉访使,以疾不起。人有冤抑,往往就天祥家求直,天祥以不在其位,却去之。至大四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辞以老疾不起。延佑三年四月,卒于家,年八十。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不符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B.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C.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D.而区区乌合之众/与之相敌/不二三日/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惟疾走者乃始得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年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項是〔3分〕
A.起家,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朝廷把人从家中征召出来,然后授以官职。
B.万户,官职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夫之长,隶厲子中央枢密院;驻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
C.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唐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在当时主要进行军亊管理。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平生事迹与品徳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兮。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天样淡泊名利。在平定李璮之乱后,皇帝赐予他百亩田而罢免了他的职务,他住在偃师南山中,边耕种边读书,来向他求教的人有很多。
B.陈天样策略得当。在他离开后不久,接替他的人改变了他制定的策略,兴国发生了民变,附近县城的叛民也乘势杀死守将来响应。
C.陈天样料亊如神。在忽都帖木儿对陈天样的计策还在犹豫不决时,贾居贞引兵前去迎战阳罗堡的叛民,结果完全符合陈天样的預料。
D.陈天祥恪尽职守,在调任河北河南廉访使后,因病未就任,而一些受到冤枉的人却到他家中来伸冤.他因自己不在任就让他们离开了。
【小题4】把文中幽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天祥未知学,佑未之奇也,别去数岁,献所为诗于佑,佑疑假手它人。
(2)天祥以众寡不敌,非可以力服,乃遣谕其徒使各归田里,惟生擒其长毛遇顺、周监斩于鄂州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少勤学,弱冠得周敦颐、程颢兄弟诸书读之,恨不及登朱熹之门。熹门人叶味道谓之曰:“度正,吾党中第一人。”遂往见,首诲以求放心为本。由是往来味道、正之间,研索益精。入大学,登淳祐元年进士第。授江阴军教授,诸生守其榘度。

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约束官吏扰民五事。取《孝经庶人章》为四言咏赞其义,使朝夕歌之,至有为之感涕者。旌孝行,作《训孝文》以励其俗。平重刑,惩哗讦,治豪横。建黄岩县社仓六十有六。节浮费,为下户代输秋苗,奏蠲五县邑河渡钱。

期年之内,乞归田里者再,皆不许。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庶几有补后学,使病废之身不为无用于圣世,不许。御笔兼崇政殿说书,造朝,侍缉熙殿。彗出于柳,景纬应诏上封事曰: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过悦人心而已。百姓之心即天心也。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不公于己而欲绝天下之私,则人不悦。夫必有是数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灾。

后以直敷文阁知嘉兴府,至郡,首以护根本、正风俗为先务。拜宗正少卿,御笔兼侍讲。以《礼记》进讲,开陈敬恕之义。封还滥恩词头,帝从之。

进权礼部侍郎兼修玉牒,进《圣学四箴》。有疾,谢医却药,曰:“使我清心以顺天命,毋重恼我怀。”拱手三揖乃卒。诏特赠四官至中奉大夫,谥文安。景纬天性孝友,雅志冲淡,亲没无意仕进,故其立朝之日不久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B.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C.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D.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学校(太学)学习的学生。
B.社仓,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是民办粮仓的一种。
C.御笔,指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也借指圣旨。文中指皇帝亲笔批示。
D.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防止内容泄漏,用皂囊封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景纬读书勤奋,积极从师受学。赵景纬读周敦颐、程颢兄弟的书,跟随朱熹门人叶味道、度正学习,精深的研讨探求。
B.赵景纬注重教化,倡导百姓行孝。他任职台州时,把《孝经庶人章》编成四言诗,歌颂孝道,让百姓早晚诵唱,收到了效果。
C.赵景纬忠于职守,敢于劝谏皇帝。他借出现彗星一事,告诫皇帝要关心百姓疾苦,否则会召怨致灾;封还皇帝过当施恩的诏书。
D.赵景纬性情冲淡,不汲汲于官场。他在仕途中多次请辞,双亲去世后更是无意仕进;他还曾经采药著书,对后世学者有所补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节浮费,为下户代输秋苗,奏蠲五县邑河渡钱。
(2)闾阎之糟糠不厌,而宴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青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日:“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阁远,书奏不报。
明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元大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从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拔为第一   拔:选拔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庶:希望
C.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与:结交
D.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 君其勉之 ②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① 建都督统御于其中 ②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① 为宰相,安事二姓 ②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D.① 然犹不忍 ②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文天祥为挽救时局所做的事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2)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