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 岁时取字。
B.迁:调动官职。一般“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降职;“左迁”“迁谪”表示升职。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8 10:18: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B.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C.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D.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台,即漕司,是转运使的官署,主要负责主持考试、负责民政等。
B.轮对,宋代制度,又称“轮当面对”,指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
C.持节,本指古代使臣奉命持符节出行,后泛指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
D.丁钱,我国封建社会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种赋税,始于汉,历代相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资聪慧,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后进士及第;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于他,要他主持秋试录用秦熺,遭到拒绝。
B.萧燧正直进谏,切中时弊。皇上征询意见,他趁机劝谏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帝赞许。
C.萧燧政绩卓著,深受嘉勉。严州地小物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治理婺州。
D.萧燧回到庙堂,心系百姓。淳熙年间,江浙两年遭遇天灾,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赋税之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举进士甲科,补江陵府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举贤良方正,改太常丞、通判江宁府。赵元昊反,夏竦经略陕西,为判官。时竦与韩琦、尹洙等画上攻守二策,朝廷将用攻策,范仲淹议未可出师。况上疏曰:“夏竦、韩琦、尹洙同献此策,今若奏乞中罢,则是自相违异;欲果决进讨,则又仲淹执议不同。乞召两府大臣定议,但令严设边备,若有侵掠,即出兵邀击;或贼界谨自守备,不必先用轻举。如此则全威制胜,有功而无患也。”于是罢出师议。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诏况处置之。况督诸将攻,以敕榜招降叛卒二千余人,坑其构逆者四百二十九人,以功迁起居舍人。徙秦州。丁父忧,诏起复,固辞。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既葬,托边事求见,泣请终制,仁宗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况始。服除,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渭州。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徒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况至,拊循教诲,非有甚恶不使迁,蜀人尤爱之。迁给事中,召为御史中丞。既至,权三司使。况钩考财赋,尽知其出入,乃约《景德会计录》,以今财赋所入,多于景德,而岁之所出,又多于所入。因著《皇祐会计录》上之。以疾,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宣简。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节选自《宋史·田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B.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C.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D.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有奏议二十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略,宋时设置的经略安抚使的简称,掌边区兵民之事。
B.辟,指君主召见大臣并授予官职,或高官征召僚属等。
C.丁父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遇父母去世,辞官守孝。
D.致仕,亦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古代官员离职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况卓越出众,科考顺利。他喜爱读书,先考取进士甲科,补任江陵府推官;后考取贤良方正科,改任太常丞。
B.田况思虑周详,谋划谨慎。两府大臣意见尚未一致时,他建议加强边防戒备,静候时机,主动出击,确保战功。
C.田况忠于朝廷,平叛建功。保州云翼军据城反叛,田况奉诏处置此事,平定叛乱,建立功勋,升任起居舍人。
D.田况重视教化,体恤百姓。任成都知府,一改前任官员擅杀立威、轻罪重罚的做法,安抚教化百姓,深受爱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竦与韩琦、尹洙等画上攻守二策,朝廷将用攻策,范仲淹议未可出师。
(2)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赉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为忠正军节度。 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C.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边珝,字待价,华州郑人也。珝,晋天福六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直洪文馆。汉乾祐初,为右拾遗,加朝散大夫。泽州饥,奉诏视民田。周广顺元年,迁右补阙。三年,转起居舍人。显德二年,改库部员外郎。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珝课鬻盐于狼山,岁增万余石。宋初,诣卫州视秋稼及掌京仓。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复以珝为洛阳令。兄弟迭尹赤邑,时人荣之。乾德初,召为仓部郎中。蜀平,命珝知三泉县。开宝初,迁职方郎中,监京兆曲务,又掌永安军榷货,奏徙务扬州。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就命权知州事,仍兼榷货务。罢郡,又兼掌酒税盐矾务。未几,丁母忧,起复,知州事。会征江表,兼领淮南转运使。金陵平,知江北诸州转运事。太宗即位,迁吏部郎中。召还,赐金紫,充广南转运使。初至,桂州守张颂卒。颂,濰州人,藁葬城外。旧制不许以族行,仆人乃分匿其家财,珝召官吏悉追取之,部送其柩归濰州。又属郡守与护军有忿隙者,但奏令易地,不致之于罪衅。太平兴国五年,代归。拜右谏议大夫,领吏部选事。七年,移知开封府。明年夏,卒,年六十三。珝精力有吏材,帝方欲倚用,及闻其卒,叹息数四,赙其家绢四百匹,钱二十万。珝一子早卒,以其从子俊为尉氏主簿。兄玕至金部郎中,从子仿至殿中丞,倚为比部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边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B.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C.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D.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入仕为官,《世说新语》中“绍惧不自容,将解褐”的“解褐”就是此意。
B.右拾遗,“拾遗”字面意思是捡起他人遗漏,其谏言及监察职能与左、右补阙相近。
C.江表,指长江以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它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统称江表。
D.金紫,“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珝才能卓越,历任多项职务。他在狼山征缴卖盐税,增收颇多。曾任校书邮、朝散大夫、职方员外郎等职。
B.边珝专心努力,颇有做官才干。后来皇帝想要任用他,却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皇帝为此感到十分遗憾。
C.边珝防微杜渐,善于解决矛盾。他所管辖地区的吏属有嫌怨,于是上奏朝廷,让他们互换地方任职,而不至于获罪。
D.边珝身居要职,但仍关心同僚。充任广南转运使,后有官吏死去,边珝安排属下为其追回家财,并护送灵柩。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
(2)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
A.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B.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C.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D.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斛,中国旧量器名。古代常用容器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
C.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
D.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本为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道孝顺母亲。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查道戳开河中坚冰,得到鳜鱼献给母亲,后来母亲痊愈。
B.查道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招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强盗中有人认出他是查道,认为他很仁慈,抛下兵器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C.查道有情有义。居住在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理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极为节俭。
D.查道宅心仁厚。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胥吏有过失的,也不笞罚;老百姓拖欠赋税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小题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2)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