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甲,字师文,元祜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甲力辞。擢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分江流,潴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之,盖保江陵之要害也。”即因遗址浚筑,亘四十里。
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先是,曦已献四州于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金人破大散关。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松谋遁,甲固留不可,松遽檄甲兼沿边制置。曦遣王钺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因卧痰。曦又遣其弟吴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乃援颜真卿河北故事,欲自拔归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且曰:“若遣昊总以右职入川,即日可瓦解矣。”
曦僭王位里遂去官朝廷久乃微塑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召甲赴行在,赐告身,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复以帛书赐甲曰:“所乞致仕,实难允从。”甲舟行至重庆,闻安丙等诛曦,复还汉中,上奏待罪。诏趣还任。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金人知有备,引去。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谕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
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罢之。又乞以皂郊博易铺场还隶沔戎司,复通昊氏庄,岁收租四万斛有奇,钱十三万,以裨总计。
从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卒于官。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
B.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
C.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
D.曦僭王位/甲遂去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文中指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并非同一概念。
B.科举时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为三甲,一甲三个人全部称为状元。
C.讳,文中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呼,“犯……讳”意思是违犯了这个规定。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甲恪尽职守。他在湖北任职,对水利建设提出合理建议,被采纳;他在四川任职,提出一些意见得到朝廷同意,又进行减税。
B.刘甲忠于国家。刘甲到四川任职,吴曦已经和金国勾结,两次派人拉拢刘甲,都被刘甲拒绝,刘甲回朝廷后告诉李壁破敌之道。
C.刘甲深受信任。有官员不和,朝廷写信问他,又让他转告一些事,让他探访蜀地人才;西部边境的很多事都让他决定。
D.刘甲廉洁自律。在他之前,对于来四川安抚的大臣,将领们纷纷以互相送礼的名目行贿,他代理四川制置司事时,下令取消了此项名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松谋遁,甲固留不可,松遽檄甲兼沿边制置。
(2)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8 05:0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尝监西京税院事,留守晏殊、夏竦皆谓曰:“子有清识雅度,文约而理尽,卿相才也。”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海诸女乎?”
皇城逻卒吴清诬奏富民杀人,鞠治无状,有司须清辨,内侍主者不遣。尧俞言:“陛下惜清,恐不复闻外事矣。臣以为不若使付外,暴其是非而行赏罚焉,则事之上闻者皆实,乃所以广视听也。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内侍李允恭、朱晦屈法任其子,赵继宠越次管当天章阁,蔡世宁掌内藏,而以珠私示内人。尧俞以为嬖宠恩幸过失,当防之于渐,悉劾之。
前宰相蔡确坐诗诽傍,贬新州,宰执、侍从以下,罢者七八人,御史府为之一空。尧俞曰:“确之党,其尤者固宜逐,其余可以一切置之。”且言:“以陛下盛德,而乃于此不能平?愿听之如蚊虻之过耳,无使有纤微之忤,以奸太和之气。事至,以无心应之,圣人所以养至诚而御遐福也。”.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子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畏焉。”雍曰:“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B.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C.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D.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指表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所取的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另一个名字,以表示其德行。
B.未冠: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未满二十岁则称为“未冠”。
C.仁宗:中国古代王朝君主的尊号,此处指宋仁宗赵祯。
D.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尧俞年少时很好学,许多人都十分赞赏他,认为他有卿相之才。
B.傅尧俞清正廉明,皇城士兵吴清诬告他人杀人,他审讯后发觉不实,就要求有关官员请吴清过去解释。
C.傅尧俞正直敢言,对内侍李允恭、朱晦、赵继宠等的违法行为都进行弹劾。
D.傅尧俞为人忠厚,心无城府,在皇帝面前讨论政事时,没有一丝一毫的回避隐瞒。
【小题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②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曰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于是治并缘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舒州。间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焕之友舒璘字元质,奉化人。璘乐于教人,尝曰:“师道尊严,璘不如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
(节选自《宋史·沈焕传》,有删改)
注 ①长贰:指官的正副职。②言路:指言官。③山陵:此指营造陵墓。④并缘:相互依附勾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B.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C.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播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D.谥,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定;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焕为官尽职,受到举荐。这年干旱,沈焕被派到上虞、余姚两县救济,再没有流亡饿死的人;任婺源知县,得到三省的推荐,于是任舒州通判。
B.沈焕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营造高宗陵墓时,臣子宴饮作乐,花费很多,他认为国家有大悲,不能如此,就上奏弹劾,终使显贵近臣悲痛之心加强。
C.沈焕人品高尚,不随便宽恕自己。他曾经说白天从妻子孩子那里观察,晚上从睡梦中卜测,只有两个方面都做到问心无愧,才可以谈到学问。
D.沈焕去世后获得殊荣,友人多有评价。他去世后被追赠直华文阁,赐谥号为端宪;丞相周必大高度评价他,舒璘则认为自己在师道尊严上不如沈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退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逐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释:;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置辟:指施加刑法。⑤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来。⑥蠲(juān):免除。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 顾让:指顾念谦让别人。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D.民不胜掠,自诬服 诬服:指诬告别人犯罪。
【小题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其事刑部,(说友)卒是震议。
B.蠲其租赋,(朝廷)令坊置一吏。
C.得童傍郡,(震)以诘其父。
D.兵入,(震)执牍铺案上。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主要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④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②⑤B.③⑤C.①③④D.②④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升官。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的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而死。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
(1)介然不苟交。
(2)使坊吏主给之。
(3)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
(4)亟退出犹可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以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官,对君主的错误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他觐见皇帝多次提到边防的事。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诫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
(2)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徙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节选自《宋史·安守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是古代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B.雍熙是宋太宗年号,雍熙年间最大的事件是宋太宗发动的雍熙北伐。
C.西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非华夏各族的泛称。
D.受禅又称禅让制,指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守忠谨慎诚实,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驻守藩镇时,就一向优厚地对待他,太祖即位之后,更是常常优先任用他。
B.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能严以律己,为人诚实,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官府库藏的钱财不足,他便拿出自己的钱来贴补。
C.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头,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晓他参与了谋略。
D.安守忠熟悉边防事务,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所以能处变不惊,在谈笑之间消除祸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2)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