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小题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题2】“鹏北海,凤朝阳
A.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5 09:45: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李正之,辛弃疾好友,与辛弃疾一样主张抗金,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②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作者罢居上饶。③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蜀檄》,此借喻安抚民心。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开篇入题,点明友人之入蜀与己之送行,“登天”句化用了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在蜀道艰险的述说中已暗含对友人的关切惜别之意。
B.“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两句表明作者对友人以多病之躯远赴蜀地的忧虑牵挂,表达不忍离别之意。
C.“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意,劝勉友人不必伤别,并欲以对荆楚一路美好风光的叙说来宽慰友人。
D.“赤壁矶头千古浪”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要像苏轼那样胸怀壮志,入蜀建一番功业。
E.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雪深”暗寓自己被罢官、好友被远谪、抗战派淘汰将尽的困顿现实,此处言梅花开于“雪深”之时,既意在点明友人入蜀的时间,也意在以梅之凌寒犹开时与友人互相鼓励,砥砺前行。
【小题2】“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①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②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③,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④。汉开边⑤、功名万里,甚⑥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作者已48岁,因受陷害而被罢官。②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③李广事:指《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三事。其一,李广罢官时,“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其二,“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其三,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④杜甫诗《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5句化用杜诗。⑤开边: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⑥甚:为什么。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作者与友人在山中闲来无事,借李广之事写词同友人唱和。
B.上阙中,作者用数十字概括了李广的主要事迹,勾勒出其性格特征,写得有声有色。
C.下阙前5句化用杜诗,借杜甫仕途无望而意欲归隐,写作者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D.结尾3句借写窗外雨景,写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小序中作者夜读不能寐相应。
【小题2】下列有关辛弃疾善于借用典故来抒情达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李无言:司马迁曾赞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辛弃疾借此表达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B.射虎山横一骑:借用“李广射虎”的典故,写出李将军骁勇善射,表达了作者对李将军的赞美之情。
C.落魄封侯事:借用李广典故,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然而李广因时运不济,没有能够裂土封侯。
D.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借屡建奇功的李广落职闲居的典故,讽刺南宋朝廷在积极收复失地中的用人不当。
【小题3】纵观这首词,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