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释】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E. 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哀情,作者借南飞大雁等惨淡景象,抒发愁情,语淡而情浓。
【小题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10 12:0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帝王或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
D.“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E. 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小题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