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行香子
(南宋)赵 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①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①今海南三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在海南做官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当时秦桧在临安把持朝政。
D.“谩凝眸”指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感情表达更加强烈。
E.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小题2】这首词上下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06 12:40: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三句中的“万斛”是说诗人喝酒特别多,表现内心的忧愁。
D.“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小题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
B.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绝望。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C.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
D.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
【小题3】关于诗歌的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
B.写景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
C.“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
D.以“万斛”江水写愁,使用夸张与拟人的手法,将无形之愁写得生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