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对姜夔《扬州慢》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化用杜牧诗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荒芜残破,表达悲凉痛惜之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牧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8-26 03:0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故乡。②商略:商量、酝酿,准备。③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④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木世,举进士不 第,只好退隐江湖。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以景寓情,燕雁随云,数峰清苦,都是词人漂泊清苫生涯的写照。
B.“燕雁无心”,写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因为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此句亦暗含对陆龟蒙的思念之情,此处词人以大雁的随云远去暗喻陆龟蒙独自漂泊的情形。
C.下片追思唐诗人陆龟蒙,发怀古幽情,抒写知音难觅的惆怅寂寞。
D.“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两句意思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起隐居。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陆龟蒙曾隐居在此,故词人打算和他定居在甘泉桥边。
E. “今何许”三字,意蕴丰富,是词人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的允满哲学反思的反诘。这样的思考使得词人“凭阑怀古”,却不见龟蒙,不见故人,只看到“残柳参差舞”。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的苍凉与悲壮。
【小题2】古人认为这首词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乃“奇绝之笔”,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B.“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C.“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D.“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禁持,摆布。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E. 词的下片写作者看到春波迎棹、小梅亚门、灯火盼归的景象,语淡而情浓,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急切之情。
【小题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到诗歌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请据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