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 陵 驿

(南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元军俘获,在押解大都的途中经过金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②元:通“原”。
提问:具体分析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2-22 11:03: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主德裙中奏(节选)

文天祥

自古立国,一是以人心为本。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田单一日复七十余城,以人心固也。元奸得罪于天下,天下怨愤郁抑,十有五年,遂使诸侯解体,强吾民北面而役之。彼知归怨元奸,未尝归过朝廷也。乃今三百余年,祖宗涵育之遗黎,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讴吟思汉,日徯王师。所在义民抗敌者,大或数万,小亦数千,此拔乱反正之大机栝也。然人心易得,其失亦易。顷者朝廷弛公田,蠲常赋,宽商禁,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天下诵之,以为快活条贯,人心顿苏,敌势顿沮。我是以有独松关诸屯之捷。通国上下,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今日收人心之具已尽举行。而臣恤纬之忠,独以为未也。草间豪杰,方且量朝廷之意向;边头诸将,方且视庙堂之指授;学校之聚议游谈,闾阎之道听涂说,方且劘(注)执政之然否,追行事之得失。于传有之:得国常于斯,失国常于斯。今上至宫闱与嗣皇起居,下与公卿与百执事,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则诸将莫不用命,英雄莫不归心。以此众战,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而无推车必行之心,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宫中与府中不相闻,阃内与阃外不相应,赏罚混淆,正邪贸乱,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断制之义少,敌人以此轻中国,奸雄以此觇朝廷,人心之愤悱者日以怠,公论之激昂者日以靡,而我之人民,将有甘心于敌人之庭而不悔者矣。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

注解:劘,切磋,引申为直言劝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 荼毒:毒害,残害。
B.顷者朝廷公田    弛:放,放纵。
C.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 濯:洗,洗除。
D.以此患为主 殄:消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人心失也     木直中绳,輮为轮
B.元奸得罪天下 不拘
C.草间豪杰,方量朝廷之意向 君尝为晋军赐矣
D.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无推车必行之心   幽于粪土不辞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在文中提出自古立国以人心为本的观点,并且强调得人心容易,失人心也容易,值得上至国家,下至部门做管理的人借鉴思考。
B.文天祥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后进言,只要顺应民心,团结抗敌,胜利可待,但同时又建议不可获小胜便以为无忧,而要整顿内弊,处置得宜,征服人心,表现了远见卓识。
C.本奏章理足言宜,析形势,论对策,大胆抨击朝廷赏罚混淆、正邪错乱、姑息牵制的弊端,颇显忠臣爱国之心。
D.本文的进言技巧值得借鉴,从兴国立意,紧扣皇帝的志趣所在;肯定其曾有的作为,以取悦皇帝之心,为进言奠定基础;以假设指其时弊,不直言说破,便于对方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
(2)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其 祸 可 胜 言 哉 裴 度 有言 承 宗 敛 手 削 地 韩 弘 舆 疾 讨 贼 岂 朝 廷 之 力 能 制 其 死 命 哉 由 处 置 得 宜 能 服 其 心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