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今人作文,皆不足为文,大抵专务节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致说义理处又不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圣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正欲使天下后世由此求之。使圣人立言要教人难晓,圣人之经定不作矣。若其义理精奥处,人所未晓,自是其所见未到耳。学者需玩味深思,久之自可见。
(节选自朱熹《文论》)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大抵专务节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致说义理处又不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如此?
【小题2】与朱熹同为“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的“二程”分别是谁?
【小题3】作者认为今人作文怎样才能“足为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下列各项中,叙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抵达古域见到张飞,无奈张飞认定其降曹背义。适逢官操部将蔡阳杀至,关羽斩蔡阳明志,关张和好。刘备从東绍处脱身,三兄弟得以在古城再聚义。
B.«哈姆雪特»中皆欧提斯临走时告诫奥菲利娅不要放纵爱情,不许她和哈姆雷特说话, 而波洛涅斯却提醒女儿应该抬高身价。
C.«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句话:“譬流驾马并麒麟,寒鸦配鸾风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说此话的入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D.«哈姆雷特»中国王安排剑术高超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让雷欧提斯偷偷換上利剑,并且准备好毒酒庆祝哈姆莱特胜利,双管齐下,确保杀死哈姆莱特。
E. «三国演文»中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意绍无忠看救民之心,弃袁结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才能,后来见到刘备,相见恨晚,赵云便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
【小题5】简答题:《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与蒋干“两过江东”大有关系,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1 12: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固随处弄潺溪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④擘开:冲开。⑤断梗枯槎:残枝枯叶。⑥筇(qiò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⑦潺谖:指流水。

(1)下列对这三首诗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首诗都是作者在闲适的生活中对外界景物细致观察,产生联想,从而揭示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B.第一首诗通过描写云腾致雨的景象,悟出了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升华的道理。
C.第二首诗中的山泉冲破峡谷,荡涤杂物,最终变成一川清流在平原回旋的形象,给作者以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悟出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D.第三首诗写作者寻觅流水源头的过程中,悟到了做学问要下大力气,多方探索,不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道理。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从“堆”“擘”中任选一字赏析。
(3)诗家认为,三首诗虽都可归为说理诗,但第二首和一、三两首的说理方式是不同的。你认为有哪些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