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注)①周密,南宋词人。南宋灭亡后,他坚决不仕元朝。这首词是宋亡后所作。雪香亭:南宋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景观。衬舞台、浣妆池也属于其中的池台景观。南宋亡后,园亭荒芜。②椒:梅花含苞,其状如椒。③吹梦:吹醒当年的繁华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红破数椒春浅”描绘了梅花凌寒初放的形态,这些红色的花朵给词人带来了一丝春天的希望。
B.“衬舞台荒,浣妆池冷”与下阕的“翠屏金辇”形成对比,突出了因“市朝轻换”而产生的凄凉。
C.下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梅花几度梦回前朝,在今昔对照中,抒发了词人对江山兴废的哀叹。
D.本词结尾描写了西泠桥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笛声,述说着春怨,这一情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E.全词以凭吊梅花为切入点,把梅与园亭、与人巧妙融合,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亡国之痛。
【小题2】“共凄黯”一句在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30 11:0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以功名为心,贪军旅之寄,此自将帅习气,虽古来贤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敛者也。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致困郭开之口,终不得召。汉武帝大击匈奴,李广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卒有东道失军之罪。宣帝时,先零羌反,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亡逾于老臣者矣。”即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虽全师制胜,而祸及其子卬。

光武时,五溪蛮夷畔,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用为将,果有壶头之厄。李靖为相,以足疾就第,会吐谷浑寇边,即往见房乔曰:“吾虽老,尚堪一行。”既平其国,而有高甑生诬罔之事,几于不免。太宗将伐辽,召入谓曰:“高丽未服,公亦有意乎?”对曰:“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郭子仪年八十余,犹为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不求退身,竟为德宗册罢。此诸公皆人杰也,犹不免此,况其下者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李广自请行     (2)有东道失军之罪
(3)赵充国年七十余,上之   (4)帝其老,未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逾于老臣者矣B.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C.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D.日进宰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A.上以为老     匈奴以为
B.亡逾老臣者矣 几不免
C.竟德宗册罢 斩木兵,揭竿为旗
D.帝悯老     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 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
(2) 矍铄哉是翁也!
【小题5】概括文章所阐明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上文在写作中连续运用举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铎:系在马车上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宜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小题1】下列对这二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二诗正文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综合描写,都描绘出了独特的“早行”图。
B.《商山早行》颔联两句诗由六个名词构成,写了六种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C.“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D.《早行》第一句写寒意袭人,游子穿的“驼褐”,本不易被露水打湿,但游子却感到“晓寒”,可见其上路之早。
E. “寂寞小桥和梦过”,将梦与“寂寞小桥”结合,采用拟人手法,使意象丰满,情感丰富。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
【小题2】《商山早行》的“凫雁满回塘”和《早行》的“稻田深处草虫鸣”都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各有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