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雪中作
陆游(宋)
竹折松僵鸟雀愁,闭门我亦拥貂裘。
已忘作赋游梁苑,但忆衔枚入蔡州
属国餐毡真强项,翰林煮茗自风流。
明朝日暖君须记,更看青鸳玉半沟。
【注】①梁苑:即《滕王阁序》中“睢园绿竹”的睢园。②入蔡州:指唐名将李愬雪夜长途奔袭蔡州,平定淮西事。③餐毡:“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归国后曾受典属国一职。④青鸳:指屋瓦,因其一俯一仰而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一句以“松”“竹”与“鸟雀”间接写出天寒地冻的环境,渲染清冷幽寂的氛围。
B.“闭门”与“拥貂裘”两个细节暗示天气的寒冷,表明诗人面对苦寒亦乐在其中。
C.“真”字表明诗人要像苏武一样,自己虽身处他乡,茹苦含辛,仍始终心向朝廷。
D.尾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明日睛后雪景之美。
E. 全诗以“雪”为线索,感情先抑后扬,诗人虽愁绪萦怀,但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题2】请赏析“已忘作赋游梁苑,但忆衔枚入蔡州”两句的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07 05:0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茸,有碑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涛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濠,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及抛江其下 过:经过
B.又秋深缩 潦:积水
C.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有碑其事 载:记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山当时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
B.稍饰以楼观亭榭 入前为寺
C.得尽历秒 乐土乐土,爰得我
D.然峭拔秀丽皆不可小孤比 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镜头。
B.文章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时,由近及远,突出了其“峭拔秀丽”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C.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对有关的传闻逸事、前人诗句信手拈来,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
D.作者从史料方面考订小孤山上的庙宇,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同时也使本文有了很高的文献价值。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八月一日,(① )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1)又有一石,不(② )山,杰(③ (④ (⑤ (⑥ ),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⑦ )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⑧    (⑨    ),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⑩    )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⑪ (⑫    )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⑬  )造化之尤物(⑭ )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2)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⑮    (⑯    )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⑰ )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⑱ )不(⑲ )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⑳ ),(㉑ )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㉒ )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㉓ )水禽,掠江东南(㉔ )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2)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小题3】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重点写观察烽火矶,先近观,再特写,最后远望,让人一步步真正明白烽火矶的佳妙之处,并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B.第2段先写澎浪矶与小孤山的相望位置,再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看守,是想阐明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C.第2段描述了小孤山和澎浪矶的风景,突出表现了小孤山峭拔俊美、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D.文章第2段写小孤山峭拔俊美这一特点时运用比较手法。将一些山与小孤山比较,又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较,写景顺序则是由远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