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
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
(注)①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宫人华清淑和乐师汪元量等被挟持至元都大都。十多年后,汪元量获准南归,原宋人被羁留者多有送别之作。该词即是其中之一。②“蓟上”和“帝城”都指元都燕京。③骈阗:聚集;罗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描绘了一幅燕塞雪景图,“片片大如拳”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异曲同工。
B.“蓟上”和“帝城”两句属于虚写,为词人回忆的当年景象:酒楼上喧呼鼓吹,大道上车水马龙。
C.“婵娟”比喻美好的明月,此句表明自己离开故国已久,每次都强忍泪水仰望天空明月。
D.“何日是归年?”词人以发自肺腑的问句结尾,点出了全词的主旨,卒章显志。
E.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以“雪”“月”两种意象写起,既富北国特色,又合词人心境。
【小题2】开头两句对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全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概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9 08:0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酋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泌①

天池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奋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②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③,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④。三拊当时顽石⑤,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程进(1164-1242),南宋词人,辛弃疾好友,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②多景楼所在的京口(今江苏镇江)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二山屹立在长江之中。③《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此伐,渡江,“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④士雅是祖逖的字,刘琨是祖逖的好友。④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相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写天地本来没有边际,是谁将南北分开?一个“本”字,传递出词人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谁分”二字问得尖锐而强烈。
B.这首词一、二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三、四句写出词人因南北分裂、中原沦丧而“恨”,明确地回答了 "南北竟谁分”的问题。
C.上片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比作“水晶盆'写出了长江被金、焦二山点破、不复完整的视觉感受。
D.下片写登楼而望.看到祖逖北伐时冶铸兵器的旧迹;入寺而游,拍打相传诸葛亮曾坐过的顽石,词人追拥历史,用典抒情。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①
宋代 刘过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璡者②,唱名殿陛③,玉川公子④,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⑤,十二金钗。
【注】①一本题作“卢菊涧座上。时座中有新第宗室”。“菊涧”是主人之号。刘过南宋文学家。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又屡试不第;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②汝阳璡者:唐玄宗李隆基之侄李璡封汝阳郡王,借指新第宗室。③唱名殿陛:指殿试录取后宣布名次。④玉川公子:唐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借指宴会主人卢蒲江。⑤三千珠履:指门下多宾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三句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写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落笔便有非凡气象。
B.“有汝阳”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及第者与落第者同一宴席,咫尺荣枯,悲欢异趣,心情自难平静。
C.“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写出诗人落第后万念俱灰、借酒浇愁的无奈。
D.“未尝戚戚于怀”极见诗人平生光明磊落,不因穷达而异其忧乐的宽广胸怀。
E. 创作这首词时作者心情极其痛苦,但词的格调却异常高昂,表现得大气磅礴,不但不见穷愁潦倒之态,反倒对“新第宗室”的及第表达由衷的祝贺。
【小题2】这首词全篇都是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丰富,语言风格多变,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