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风入松
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痛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注释)①刘克庄妻林氏,为人坚贞俭慧,夫妻情笃意深、朝夕相伴。妻殁次年,作者自建阳县令任上罢职归莆田,道经福清之际写下了这首悼亡词。②罍(1éi):酒杯。③鼓缶;鼓盆。《庄子·至乐》云:“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归鞍”二句,写作者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到妻子坟前一洒伤心之泪。
B.“孤负金罍”,是写作者因病不能饮酒,委婉地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远林”一句交代了时令,也渲染了气氛;“哀”字点明了作者此刻的心情。
D.“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但有店主陪伴,差可安慰。
E. “今回”一句借店主人相问,表现了作者失去妻子后更加苍老的样貌。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痛悼思念,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29 10:4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沧浪诗话·诗辨(节选)

严羽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淡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法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语,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兹诗道之重不幸耶!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注释①声闻、辟支之果:属于佛教中的小乘教派,文中喻为旁门左道。
【小题1】严羽认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而要作出一首好诗必须具有□□。
【小题2】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宋代初期的诗歌创作是在沿袭唐人,作者对此表示不解和困惑。
B.宋代到了苏轼、黄庭坚,才按照自己的法式来写诗,学唐人的诗风才有所改变,使宋诗创作走上了正确的方向。
C.黄庭坚在文字上特别下了大功夫,后来他的诗法盛行,成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作者感到欣慰并予以赞赏。
D.赵紫芝、翁灵舒等人,独独喜欢贾岛、姚合的诗,渐渐恢复接近了他们清寒苦瘦的诗风,江湖派诗人也大多模仿这种诗体,并自称是唐诗的正宗,作者对此感到悲哀。
【小题3】你是否同意严羽对宋诗的评价?以所学过的宋诗为例,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
无名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比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注】①这首词产生于两宋之交,作者不详。②银艾:借指做官。银,银印。艾,拴印的丝带,其色如艾。③丘壑:指隐者所居的山林幽深处。④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均流入太湖。⑤挽天河:挽,牵、拉。天河,即银河。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⑥霄汉:即高空,借喻朝廷。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曾多次泛舟太湖,如今故地重游,词中疑问句的使用凸显了他心头的愁苦。
B.把长剑卖掉,买一只小船,做垂钓太湖的渔翁,这表现了作者随性洒脱的性格。
C.在作者看来,出去做官不是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归隐山林才是自己的心愿所在。
D.从太平到战乱的巨变,使作者虽面对美酒佳肴,也不免感慨万千,慷慨悲歌。
E. 全词以作者两行泪水洒落清清太湖水这一细节结束,生动感人而又耐人回味。
【小题2】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请就此作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