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① 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②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③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④。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⑧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指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E. 本词下片表达了词人因对国事彻底失望,自己年华老去,所以看透了千古兴亡、百年欢笑、是非成败而获得的一种悠闲自得的愉悦心境。
【小题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16 02:0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其八)

南宋 范成大

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

注①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②三公:古代最高级的官吏,一般指太师、太傅、太保。周代宫廷有三株槐树,拜见天子时,三公立于三槐之下。

鹧鸪天

南宋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1140-1207):作此词时诗人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槐叶像鼠耳一样对生,苍翠茂盛,遮住了炎炎夏日。
B.第二首词前两句描写了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的乡野春色。
C.两首诗写作手法完全不同,范诗化用典故,运用对比;辛词则白描勾勒,借景抒情。
D.两首诗都着笔于眼前,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风景画,笔调清新。
【小题2】两首诗均塑造了诗人“闲”的形象,其中情志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比较鉴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主管钱粮运输。②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③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后被幽闭于此。陈皇后幽居长门,相传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继承了《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并且贯穿全篇,构成了整体的象征意蕴。
B.这首词多用反问,下阙反问句“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中的“君”指的是同官王正之。
C.这首词与李清照的《一剪梅》都写到了“闲愁”,但它们所表达的“闲愁”却是大相径庭。
D.本词词尾运用“斜阳”“烟柳”等常见意象,以景结情,委婉含蓄折射出词人复杂的心境。
【小题2】现代词学研究大家夏承焘先生评价这首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