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日赏新睛。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疑,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既抒怀人之感,又生伤春之情。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借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寒怆之感。
B.“愁草瘗花铭”一句意密而情浓,作者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反映在此五字中了。
C.“楼前绿暗分携路”,“绿暗”与前两句相照应,暗示春花在风雨中凋零的状况,该句抒发了作者对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D.古代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柳”谐“留”音,赠柳表示不忍离别。本词中的“一丝柳寸柔情”,也是取此意,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可谓语浅意深。
【小题2】谭献在《谭评词辨》中评价此词“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结处见温厚。”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词的下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4 09:0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德祐二年岁旦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注:德祜,南宋恭帝年号。德祜二年,公元 l276 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收复中原的忠肝义胆,但无力去实现,“空”字表达了诗人极复杂的心情。
B.诗人住在距京城不远处,了解到了当政者对国家危亡、百姓痛苦的明确态度。
C.诗中表现沦陷百姓愿望的方式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相同。
D.本诗前半部分叙述眼前危局,后半部分溯原因论后果,层层递进,脉落清晰。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复杂的情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
同类题3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
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②
。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
③
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
B.“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在吴兴”“别愁”“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E. 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
【小题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城子
卢祖皋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①
?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②,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注:①娉婷:姿态美好貌。这里借指美人。②酲:读chéng,指酒醉后的病态。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一个“卷”字,富有浪漫色彩,“帘幕”把“新晴”“卷”进来,室内就是一片明朗的气氛了,烘托诗人的喜悦之情。
B.“掩银屏,晓寒轻”是平常的行动与感觉,这也是诗人在室内的感觉,窗帘卷起,感觉天气有些凉。
C.“坠粉飘香”两句由室内写到了室外,面对花落的景况,多情的词人产生了伤春迟暮之感。“愁”字,由景入情。
D.下阕开头“年华空自感飘零”一句,紧承上片的“愁”字来开拓更深的意境。一个“空”字,表达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E. 全词委婉低徊,以景衬情,一个“愁”字贯串全篇,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把读者带入这不尽惆怅的意境中。
【小题2】从全词来看,“愁”贯穿全词,请结合词作内容分析词人有哪些愁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①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②
。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宁少蕴。1138年再次知建康府,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此词大约作于这个时期。②云中: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都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奋勇抗击匈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们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
B.“叠鼓”两句,写出破晓时分,军鼓震啊,武士手持雕弓,走马飞驰的豪壮场面,视听结合,振奋人心。
C.“争”字写座中宾客正当盛年,习射武场得胜,嘲笑衰翁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使人顿生衰病之叹。
D.词的上片言“回望”千里江山,结句说“回首”云中都发出许多感慨。前后呼应,使词作结构浑然一体。
【小题2】作品表现了词人哪几种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南宋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