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此为词人晚年闲居瓢泉之作。词人后被起用,到多地任职。并于镇江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A.“西江月”为词牌名,词牌不仅规定了词的格式,也决定了词的内容。“示儿曹,以家事付之”是标题。
B.“万事”一句,言往事如烟,笔调看似轻松,实则深重,山河碎,志不达,峥嵘岁月,挥之不去。
C.“百年”一句,以入秋就早早凋零的蒲柳来自比,告知孩子们自己已步入人生之秋,体质渐弱。既为实情,也是自伤。
D.“早趁”两句,谓诸多家事,如及时催租纳税,计划开支等,现都一并交付儿辈,紧扣标题,突显主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18 05:00: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贺新郎【1】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
喜?我见青山多妩媚【2】,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3】沉酣【4】求名者,岂识浊醪【5】
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据本词序,辛弃疾独坐停云堂,欣赏着美好的水声山色,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填写此词。【2】妩媚:姿态美好。【3】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4】酣:酒喝得很畅快。【5】浊醪(láo):浊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说梦见周公,才能行其道,辛弃疾借用此句,表达了与圣人一样的感慨。
B.“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同用来强调“零落”二字。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
C.“一樽”三句,由借酒浇愁引出陶渊明,写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境遇和陶渊明写《停云》诗时类
似。
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借古讽今,旨在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狂傲自负的个性。
【小题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两句诗借染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来揭示诗人的内在感情。下列诗句采用相同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D.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小题3】.稼轩词擅长化用典故,如“甚矣吾衰矣”、“知我者,二三子”就化用了《论语》中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化用《论语》中典故的一项是
A.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B.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C.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 (岑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D.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陆游《寓驿舍》)
【小题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宋)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①。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②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极写作者对酒的渴望与贪恋。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B.“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几句,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
C.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张一弛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饮酒过量伤身。
D.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地展现了作者放荡不羁的一面,也委婉地流露出对现实的失望和心中的苦闷。
(2)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同类题5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小题2】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③苏轼 ④李清照
C.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岳飞 ④李煜
D.①苏轼 ②柳永 ③辛弃疾    ④李煜
【小题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