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氏梅亭记
文天祥
庐陵贡生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早孤,有立,克肖世。于其读书游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屋之西偏,周之一径,径一梅。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广五尺,饲鱼而观之。邻墙古树,蔽亏映带,清风徐来,明月时至。君领客于此,上下谈笑。客多乃祖父旧游,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君名亭曰“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予昔者登平林公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竹石。曲折靡景,登览幽远。公缓步徐行,杯酒流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应接不暇,佳公子也。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木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夫高台曲池,百岁倏然,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于君不十年间,俯仰三世。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国幸,则告于元亨曰:天地闭塞成冬,万物棣通而春。方其闭塞也,阴风觱篥,寒气赑屭,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及其棣通也,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天地生意,无间容息。当其已闭塞之后,未棣通之前,是而梅出焉。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天地莫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人心莫不有初。君从其初心而充之,无非仁者,梅有知,吾知其君欣然矣。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其先人之泽,而拳拳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甚于坡爱张氏也。
(注释)①赞府:古代对县丞的别称。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和荆山产的璞玉。③觱篥(bì lì):古代乐器,声似大风触物。④赑屭(bì x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奋力昂首状。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肖世 厥:他的
B.径一梅  被:覆盖
C.则夫天地之仁者  倡:响应
D.推其先人之泽    本:原本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地闭塞成冬   梅有知
B.乃作亭屋之西偏 是而梅出焉
C.今也贺斯国幸   宜甚于坡爱张氏也
D.万物棣通而春   吾知其君欣然矣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名亭曰“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②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
【小题4】作者盛赞萧元亨的先辈们为“古君子”“佳公子”。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古君子”“佳公子”的特点。
【小题5】请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君从其初心而充之”中“初心”的含义。
【小题6】文中“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一句,用了“雍门周见孟尝君”的典故。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用“/”给画线部分断句。
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吾悲乎?”雍门周曰:“臣何独能令足下悲哉?……虽有善鼓琴者固未能使足下悲矣也然臣之所为足下悲者一事也千秋万世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高台既已坏曲池既已渐坟墓既已平婴儿竖子樵采薪荛者,其足而歌其上。人见之,无不愀焉,为足下悲之曰:‘夫以孟尝君尊贵,乃可使若此乎!’”于是,孟尝君泫然泣涕。
(选自《说苑》,有删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30 10:3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潮州寺丞洪公行状
文天祥
公讳天骥,字逸仲,世晋江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沉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
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余人,骚动两路,诸所委捕,多畏沮。公奋不顾身,提兵捣其巢,一举空之。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宝佑六年,淮阃择士自从,辟公为属。景定二年,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登俊斋,皆捐俸入为之,敛不及民。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邑以大治。
咸淳四年,公轮对,首尾二千余言,其辞谆复恳切,深刺腧髓。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之兴之害,米舟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三年,知潮州,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已疾。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潮有防田旧堤,多啮于水,取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
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徳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乐哉,斯丘!我死则葬焉。”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致仕。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
子男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已未奉治命以葬。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少讲求微言 微:卑微。
B.米舟捜籴生变之虞   虞:忧患。
C.以纾戍卒廪食 纾:缓解。
D.以俟立言之君子 俟:等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对春秋、战国、秦汉和唐宋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B.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C.征辟: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
D.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古人常以此指儿童。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2)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
【小题4】根据文本,概括洪天骥治理恶人的具体表现。
【小题5】把下列选自《<史记>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孔子世家》)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管仲列传》)
(3)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刺客列传》)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主德裙中奏(节选)

文天祥

自古立国,一是以人心为本。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以人心失也;田单一日复七十余城,以人心固也。元奸得罪于天下,天下怨愤郁抑,十有五年,遂使诸侯解体,强吾民北面而役之。彼知归怨元奸,未尝归过朝廷也。乃今三百余年,祖宗涵育之遗黎,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讴吟思汉,日徯王师。所在义民抗敌者,大或数万,小亦数千,此拔乱反正之大机栝也。然人心易得,其失亦易。顷者朝廷弛公田,蠲常赋,宽商禁,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天下诵之,以为快活条贯,人心顿苏,敌势顿沮。我是以有独松关诸屯之捷。通国上下,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濯,今日收人心之具已尽举行。而臣恤纬之忠,独以为未也。草间豪杰,方且量朝廷之意向;边头诸将,方且视庙堂之指授;学校之聚议游谈,闾阎之道听涂说,方且劘(注)执政之然否,追行事之得失。于传有之:得国常于斯,失国常于斯。今上至宫闱与嗣皇起居,下与公卿与百执事,必人人一心,以殄此患为主,则诸将莫不用命,英雄莫不归心。以此众战,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而无推车必行之心,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宫中与府中不相闻,阃内与阃外不相应,赏罚混淆,正邪贸乱,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断制之义少,敌人以此轻中国,奸雄以此觇朝廷,人心之愤悱者日以怠,公论之激昂者日以靡,而我之人民,将有甘心于敌人之庭而不悔者矣。其祸可胜言哉裴度有言承宗敛手削地韩弘舆疾讨贼岂朝廷之力能制其死命哉由处置得宜能服其心耳。

注解:劘,切磋,引申为直言劝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辜荼毒于敌人之手 荼毒:毒害,残害。
B.顷者朝廷公田    弛:放,放纵。
C.以为元奸失人心之事已尽洗 濯:洗,洗除。
D.以此患为主 殄:消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一日丧七十余城,人心失也     木直中绳,輮为轮
B.元奸得罪天下 不拘
C.草间豪杰,方量朝廷之意向 君尝为晋军赐矣
D.如大臣有避嫌远疑之迹,无推车必行之心   幽于粪土不辞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在文中提出自古立国以人心为本的观点,并且强调得人心容易,失人心也容易,值得上至国家,下至部门做管理的人借鉴思考。
B.文天祥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后进言,只要顺应民心,团结抗敌,胜利可待,但同时又建议不可获小胜便以为无忧,而要整顿内弊,处置得宜,征服人心,表现了远见卓识。
C.本奏章理足言宜,析形势,论对策,大胆抨击朝廷赏罚混淆、正邪错乱、姑息牵制的弊端,颇显忠臣爱国之心。
D.本文的进言技巧值得借鉴,从兴国立意,紧扣皇帝的志趣所在;肯定其曾有的作为,以取悦皇帝之心,为进言奠定基础;以假设指其时弊,不直言说破,便于对方接受。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起谪籍之淹滞,解科举之靡文。
(2)群公持便安自营之私,而无同舟共济之志。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其 祸 可 胜 言 哉 裴 度 有言 承 宗 敛 手 削 地 韩 弘 舆 疾 讨 贼 岂 朝 廷 之 力 能 制 其 死 命 哉 由 处 置 得 宜 能 服 其 心 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朝,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景。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平为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予官职
B.诛五人     按:控制
C.有贤士大夫五十金 发:拿出
D.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资政殿学士行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士萃左丞相府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
C.予犹记周公被逮   归而求救国策。
D.实愤怒 噪而相逐
【小题3】对上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兵临城下,满朝文武无计可施,“战、守、迁皆不及施”,亡国在即。文天祥决定出使北营是因为元兵要求谈判,而“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述说出使情况,要言不烦。写斗争场面,“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语言简练。“惊动”一词,反映出文天祥“抗辞”的重大影响。
C.缇骑按剑而问“谁为哀者”,语气凶横,是直接引发冲突的导火线。“众不能堪,抶而仆之”,说明阉党的所为激起了公愤,才引发了暴动。
D.“然五人之当刑也……颜色不少变。”廖寥30多字,写出了周顺昌等五人临难不苟、从容自若的神情,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②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③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④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至于永嘉。

⑤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更欲一北  觇:窥视
B.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去:去往
C.质明,避哨竹林中 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D.海安、如皋  道:取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于永嘉    有尺寸之地
B.不幸吕师孟构恶前     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C.巡船所物色  冰,水之而寒于水
D.而死付之度外矣 斯百世之遇也
【小题3】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骑数千过其门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渺渺兮予怀
C.戍卒叫,函谷举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现出“抗辞”的重大影响。
B.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例如选文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转为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C.第五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D.选文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冒死逃脱的颠沛流离的经历,表达了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⑵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