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杜  鹃  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思 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 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小题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4 04:5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围郑,以其无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危局,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①
[南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②,天吴③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力士推山:指传说中古时巴蜀五个力士推山的故事。《蜀王本纪》:“天为蜀生五个力士,能徙山。”③天吴:天吴,海神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有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第一二两句的写法与柳永《望海潮》开头两句的写法颇为相似,都是从大处落墨,概述西湖或钱塘的非凡气象,接着才作具体描述。
B.上阕第三到第八句,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描写西湖繁华、优美的景致,以美景烘托哀情,为后文抒兴亡之思、郁愤之感作铺垫。
C.下阕的第六到第八句,作者忽发奇想,希望有力士、天吴出来移山填水,把西湖改造成为农桑之地。这种写法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情壮志。
D.这首词,由怀古到伤今,由现实到幻想,笔力千钧,慷慨而不哀怨,悲壮而不凄凉。尤其是下阕的超奇想象,让情感表达得含蓄深刻。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