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德祐二年岁旦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注:德祜,南宋恭帝年号。德祜二年,公元 l276 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收复中原的忠肝义胆,但无力去实现,“空”字表达了诗人极复杂的心情。
B.诗人住在距京城不远处,了解到了当政者对国家危亡、百姓痛苦的明确态度。
C.诗中表现沦陷百姓愿望的方式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相同。
D.本诗前半部分叙述眼前危局,后半部分溯原因论后果,层层递进,脉落清晰。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复杂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4 10:5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1)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丝。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2),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和季节,“无语问西风”,表明词人是在内心相问而没有表达出来。
B.上片三四句写词人来到江边,见秋江上满眼芙蓉,红艳夺目,像被胭脂染过,这是词人黯淡心境中的一抹亮色。
C.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愁怀难遣。
D.下片前三句总领下片,以夸张笔法写词人客游他乡,天涯浪迹,萍踪不定,漂泊东西,由此引出“人生如寄”的感慨。
E. 最后两句,笔调顿挫,“莫匆匆”三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既欲摆脱一切而又内心彷徨的心态。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