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①  张元干②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③,醉来赢取自由身。
[注]①胡邦衡,名铨,南宋爱国名臣,题目中“新句”,作于其乞斩主和派秦桧等失败被贬后。②张元干,入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李纲麾下,遭秦桧陷害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③底数:事情的原委或始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次韵”,要求作者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本词是作者得胡邦衡新作之后以“次韵”方式写成的。
B.开头一句,借用杜甫《可叹》的名句“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用语峻峭,直写世事的变幻莫测。
C.第四句中的“同赋惜馀春”,既紧扣题目“次韵”二字,又暗含作者与胡邦衡有相同的命运、相同的情感之意。
D.下片“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承上转下,表明词人心中眼前风光与中原风光完全相同,为后文情感抒发做铺垫。
E. 这首词的构思新颖,融世事于风景之中,如“雨后飞花”描写暮春时节雨后花落,也暗点南宋朝廷前途飘摇不定。
【小题2】这首词表现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23 03:0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东坡谪居黄冈,而未识司农公。客有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曰:“何人作?”客对以公,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抄《汉书》。”公曰:“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抄邪?”东坡曰:“不。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抄矣。初则一段事抄三字为题,次则二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抄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性岂可不勤读书邪?”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谪居黄冈 属:值,在……的时候
B.客有公之诗云 赋:吟诵
C.他毕       语:说
D.数挑,皆然     凡:总共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何人    ②不知先生抄之书肯幸教否
B.①东坡愕然   ②东坡曰:“不
C.①如是者久之    ②中人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D.①先生天才   语其子新仲曰
【小题3】依据上下文看,下列句子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愧谢久候之意——表示道歉和早就想前去问候之意。
B.适了些日课——意为“刚刚了结了一些每天(要做的抄读)功课”。
C.今则一字——指用文中一个字为题,以概括提示一段事。
D.公降叹良久——降,“降服”,引申为“心悦诚服”。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载上在黄冈担任学官时,恰好遇到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冈,二人惺惺相惜,成为好友。
B.苏东坡因为要坚持完成当天的读书计划,未能及时出见访客,而让朱载上等了很久,直到读完书才出来。
C.苏东坡从不死读书,他用减字抄书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所以他能做到朱载上提示一个字,就能随声背出几百个字来。
D.朱载上被苏东坡的读书精神所震惊,并特意以苏东坡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儿子朱辂好好读书。
【小题5】《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语录。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上面的文本,以苏东坡为例,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解释所选句子的意思;能结合本文,自圆其说。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③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④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对句紧承上句继续在写杜鹃鸟,仍然未写到杜鹃花,它传达出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能留下遗恨的悲情,缠绵感人。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小题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