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小题1】本词作者欧阳修,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词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悲凉的气氛。
B.上片行文先是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笔锋一转,折入旅人的怀乡之情,一扬一抑把离情浓愁渲染得更为浓厚。
C.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
D.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虚实结合,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
【小题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1 08:0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士,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问状,对曰:“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帝崩,衮入临,遣从吏扶立殿墀上,祐甫指之谓众曰:“臣哭君前,有扶礼乎?”衮不胜怒,乃劾祐甫率情变礼,挠国典,请贬潮州刺史。德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子仪、泚言祐甫不宜贬。帝以衮罔上,以衮河南少尹,而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衮当国,凡奏请一杜绝之,惟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

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日:“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藩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韪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甍,年六十,赠太傅,谥曰文贞。故事,门下侍郎未有赠三师者,帝以其有大臣节,特宠异之。

(节选自《新唐书崔祐甫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B.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C.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D.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主,是最早的已故之人的替身物。用木简单地剥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用以长久祭拜。
B.三师,是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也称“东宫三师”,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也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C.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相抗衡。
D.缗,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千文钱即一贯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祐甫深谙谋略。李正己假献巨款试探朝廷,崔祐甫劝皇帝顺水推舟,一举多得, 广受称赞。
B.崔祐甫深受宠遇。他的建议,多被皇帝重视,死后依然破例以门下侍郎追赠太傅, 尽享殊荣。
C.崔祐甫唯才是举。他秉政时只要是人才,就举贤不避亲旧,凭公正行事,选拔了大批人才。
D.崔祐甫性情刚直。他多次与宰相常衮交锋,毫不退让,故意激怒常衮,终被贬为潮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
(2)(课内文言文)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智光,本以骑射从军,常有戎捷,自行间登偏裨(piān pí)。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镇陕州,与之昵狎(xiá)。朝恩以扈从功,恩渥(wò)崇厚,奏请多允,屡于上前赏拔智光,累迁华州刺史、同华二州节度使及潼(tóng)关防御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永泰元年吐蕃(bō)回纥(hé)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1ǐ)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chéng)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智光与杜冕不协,遂杀鄜(fū)州刺史张麟,坑杜冕家属八十一人,焚坊州庐舍三千余家。惧罪,召不赴命。朝廷外示优容,俾杜冕使梁州,实避仇也。永泰二年十二月,智光专杀前虢( guó)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充方居缞(shuāi)绖(dié),潜行,智光追而斩之。又劫诸节度使进奉货物及转运米二万石,据州反。智光自鄜州专杀,朝廷患之。智光遂聚亡命不逞之徒,众至数万,纵其剽掠,以结其心。

淮南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崔圆入觐,方物百万,智光强留其半。举选之士竦( sǒng)骇,或窃同州路以过,智光使部将邀斩于乾坑店,横死者众。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智光受诏慢骂曰:“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只如挟天子令诸侯,天下只有周智光合作。”

大历二年正月,密诏中书令郭子仪率兵讨智光,许以便宜从事。时同、华路绝,上召子仪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受口诏付子仪,纵裂帛写诏置蜡丸中,遣家童间道达焉。子仪奉诏将出师,华州将士相顾携贰。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以其所管降子仪。贬智光为澧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是日智光为帐下将斩首,并子元耀、元干等二人来献。丁卯,枭(xiāo)智光首于皇城之南街,,三子腰斩以示众。

(节逸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B.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C.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D.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裨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
B.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C.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关税、厘金、营造工程,部长称为工部尚书。
D.散官就是负责一些闲散职务的官员的通称,待遇厚薄不一,如朝议大夫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智光出身卑微,靠战功升官。原来以骑马射箭从军,经常立战功,不久任副将。皇帝听信鱼朝恩的说词,多次赏赐周智光。
B.周智光心肠狠毒,迫害别人。周智光与杜冕之间不和,于是杀死州刺史张麟,将杜冕家属共计八十一人活埋,烧毁坊州的房舍三千多家。
C.周智光拥兵割据,为非作歹。周智光不仅杀死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还阻截地方官员给朝廷的进贡,纵容盗贼偷盗通州路的选举之士。
D.皇上令让郭子仪的女婿带口头诏令给郭子仪,命他率兵讨伐智光,见机行事。郭子仪奉命准备出师,华州将士相继叛离了周智光。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
②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