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①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乐颍州知州时所写,描写的是人们到颍州西湖游春的景象。
【小题1】赏析第二句中“浸”字的妙处。
【小题2】词的最后一句“日斜归去奈何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2 10: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吏为之语曰   人吏:百姓官吏
B. 除书未到,即欲视事 视事:就职理事
C. 转凤阁侍郎  寻:不久
D. 漏泄禁中语   坐:徒,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B.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C.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D.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 “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 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C. “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D.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 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 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 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②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 凤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明宗遂不复召。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召彦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以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陛下其术而召之 神:认为……神奇
B.为患不 细:小
C.明宗召彦温等廷 诘:责问
D.独凤言重诲尽忠 数:多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少儒学知名 余与四人拥火
B.明宗内衙指挥使   窃大王不取也
C.指明宗于下坐曰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去一柱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小题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
C.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
D.圜为重诲所杀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凤年轻时以儒学出名,并受到孔循和安重诲的提拔做了端明殿学士,为明宗阅读文章。
B.赵凤认为安重诲是国家的栋梁柱石,明宗不该因奸人诬陷而动摇对他的信任,但后来安重诲还是因此被杀。
C.任圜被当权的安重诲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只有赵凤敢于质问安重诲,并称赞任圜是天下忠义之士。
D.赵凤认为天子的好恶要慎重,如果明宗迷信占吉卜凶之说,那么百姓也将效仿,造成的祸患会不小。这个道理同“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一样的。
【小题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
(2)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
(3)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道宗,字承范。高祖即位,授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裴寂与刘武周战度索原,寂败。道宗年十七,从秦王讨贼。王登玉壁城以望,谓道宗曰:“贼怙众欲战,尔计谓何?”对曰:“武周席胜,剡然锋未可当,正宜以计摧之。且乌合之众惮持久,若坚壁以顿其锐,须食尽气老,可不战禽也。”王曰:“而意与我合。”既而贼粮匮,夜引去,追战灭之。出为灵州总管。时梁师都弟洛仁连突厥兵数万傅于垒,道宗闭城守,伺隙出战,破之。高祖谓裴寂曰:“昔魏任城王曹彰有却敌功,道宗似之。”因封任城王。始,突厥郁射设入居五原,道宗逐出之,震耀威武,斥地赢千里。贞观元年,召拜鸿胪卿,迁大理。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帝曰:“君集诚有功,材无不堪,朕宁惜爵位邪?不宜轻亿度。”既而君集反,帝笑曰:“如公素揣。”帝将讨高丽,先遣营州都督张俭轻骑度辽规形势,俭畏,不敢深入。道宗请以百骑往,帝许之,约其还,曰:“臣请二十日行,留十日览观山川,得还见天子。”因秣马束兵,旁南山入贼地,相易险,度营阵便处。将还,会高丽兵断其路,更走间道,谒帝如期。帝曰:“贲、育之勇何以过!”赐金五十斤,绢千匹。高宗永徽初,房遗爱以反诛,长孙无忌、褚遂良与道宗有宿怨,诬与遗爱善,流象州,道病薨,年五十四。无忌等得罪,诏复爵邑。道宗晚好学,接士大夫,不倨于贵。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

(节选自《新唐书·李道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B.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C.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D.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是古代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同匈奴、鲜卑等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游牧民族。
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一般不关注时事,远离政治。
D.宗室是多义词,可指宗庙、宗族、同宗族之人等,在文中特指与君主同宗族之人,犹言皇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道宗知己知彼,大获全胜。他在十七岁时随秦王讨伐,对敌我形势作出准确分析,唐军坚守高城,他率军主动迅速出击,最后打败刘武周军队。
B.李道宗退敌有方,得帝嘉奖。在灵州总管任上,面对粱洛仁联合数万突厥兵的围攻,他闭城固守,伺机出战,大破敌军,获得高祖夸赞,被封为王。
C.李道宗不畏强敌,如约返回。由于张俭畏敌,不敢深入敌后侦察敌情,李道宗主动请求前往并与太宗约定日期,最终按时返回谒见皇帝。
D.李道宗遭人陷害,蒙受冤屈。长孙无忌等诬陷李道宗与房遗爱交好,他被流放象州,病逝于途中;长孙无忌等人获罪后,才恢复他的官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集诚有功,材无不堪,朕宁惜爵位邪?不宜轻亿度。
(2)因秣马束兵,旁南山入贼地,相易险,度营阵便处。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者,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详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命运不好
B.推否泰以消息:讯息
C.后数日,装具舟赍:携带
D.操觚率然,辞不意逮:及,达到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B.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C.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D.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方希则学识渊博,有君子之风,很像过去那些贤能的人,尽管如此,他却多次被罢免。
B.作者应方希则之邀写了这篇序,尽管作者与方希则认识较晚,但他们一见如故,成为知己,交往很默契。
C.方希则是一个通达之士,才能出众,但却命运坎坷。作者既为他感到惋惜,又觉得他一定会被后世儒生仰慕。
D.本文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很少抒写离别之情,而是重点表达作者对方希则的评价及态度,送别之情寓于其中。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
(2)以希则之资材识业而沉冥郁堙者,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