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伟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14 05:5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宋)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囹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注释)①黄楼:元丰年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于徐州城东门,称为黄楼。负山居士:陈师道的友人张仲连的号。②尾联运用了王徽之的典故,指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却在到了后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问及理由,他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描绘了一幅雪后黄昏空明澄净的图画。向晚时分,林中屋舍已无炊烟缭绕,城垣上的积雪,预示一年将尽。这两句颇切合雪后登楼的情景。
B.“鸟度醉吟中”,似乎鸟之飞来亦属有意入诗,平添了一种奇趣。颈联雪地里的行人,空中的飞鸟,城楼上的诗人,都被置于同一个画框之中,物我交融,互为映衬。
C.尾联正用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典故,指王徽之因访戴逵而起访问之兴,兴尽之后,忆戴逵的念头亦平息。而诗人宁可不去拜访张仲连,使自己兴不尽,这样就可长忆友人。
D.全诗结构谨严,写景则精微细腻,写情则深远绵邈。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在感情的流露及景观的表现上神韵天然,清新淡泊。
【小题2】《诗林广记》评“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时说“两句如善画,作诗之妙,至此神矣”,还有人认为这两句的写景更表现出陈师道烹字炼句的功力。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开头两句,交代时令是秋季,地点是山间小路,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被贬后的失落伤感。
B.第二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C.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意境凄凉萧瑟。
D.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树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E. 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小题2】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 ①什: 《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 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緞叫做“鸳鸯锦”。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以夕晖的瑞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舞”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B.诗的第二句间接点明鸳鸯多情这一场重要的特征。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枢纽。
C.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颈联从人和鸳鸯的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
D.领联运实入虚,侧面烘托,颈联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前后映衬,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E. 尾联“笑指”二字,十分传神,女伴们互相戏谑、娇羞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
【小题2】本诗领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