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词人由“天际征鸿”联想到自己仕途失意,四处漂泊更好。
E. 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小题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21 11:3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小 松
唐代·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静林寺古松
宋代·仲皎②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①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②仲皎,字如晦,剡县(今浙江嵊县)人,居剡县明心寺。曾于剡山星子峰前建白塔,结庐以居,题名闲闲庵。精禅学,好诗文,多结交文友。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唐诗中描写小松刚出土,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
B.“而今渐觉出蓬蒿”句,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人称赞它高,说明时人非常有眼力和远见,意义深远。
D.宋诗一、二两句主要点明松树的古老,以三个“古”字,着力表现享有长寿树之称的松树的古朴。
E. 宋诗三、四句以树与人相比,树龄比人的年龄要长,古松已经亲眼目睹人世间的几回变迁,树是不会衰老的,体现了松树的青春永驻、四季常青,对比鲜明。
【小题2】两首同为写松,然而作者所处身份、年代不同,情感不同,试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