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①尧夫:范仲淹次子。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②青春:即春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人与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酩酊大醉,当即写下此诗赠好友。
B.首联写园林偏僻,连绵春雨初停,寒气袭人,反衬出与朋友相聚的喜悦。
C.“卧对满窗月”,从视觉的角度写酒醒后,银色的月光洒满窗。
D.“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景象,“群动”意谓宇宙间的各种声响。
E. 颈联“万象寂”“群动绝”远近结合,写四周景色,一派沉寂,悄无声息。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5 01:4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改元宝鼎

吴主以陆凯为左丞相,万彧为右丞相,吴主恶人视己,群臣侍见,莫敢举目。陆凯曰:“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猝有不,不知所赴。”(1)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

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凯上疏曰:“今四边无事,当务养民丰财,而更穷奢极欲,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窃痛之。昔汉室既衰,三家鼎立;(2)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地危险,塉确,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此观之,足明民心与天意矣。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大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 来,有千数,此耗財之甚者也(3)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臣愿陛下省息百役,罢去苛扰,料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国家永安矣。”吴主虽不悦,以其宿望,特优容之。

九月,诏:“自今虽诏有所欲,及已奏得可,而于事不便者,皆不可隐情。”

戊戌,有司奏:“大晋受禅于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如虞遵唐故事。”从之。

 冬,十月,丙午朔,日有食冬。

永安山贼施但,因民劳怨,聚众数千人,劫吴主庶弟永安侯谦作乱,北至建业,众方余人,未至三十里住,择吉日入城。遣使以谦命召丁固、诸葛靓,固、靓斩其使,发兵战于牛屯。但兵皆无甲胄,即时败散。谦独坐车中,生获之。固不敢杀,以状白吴主,吴主并其母及弟俊皆杀之。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当破扬州。”故吴主徙都武昌。及但反,自以为得计,遣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

十一月,初并圜丘、方丘之祀于南北郊。

罢山阳公国督军,除其禁制。

十二月,吴主还都建业,使后父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收留镇武昌。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滕后之宠由是渐衰,更遣牧居苍梧,虽爵位不夺,其实也,在道以忧死。何太后常保佑滕后,太史又言中宫不可易。吴主使巫觋,故得不废,常供养升平宫,不复进见,诸姬佩皇后玺绂者甚众,滕后受朝贺表疏而已。吴主使黄门遍行州郡,料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后宫以千数,而采择无已。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粹有不,不知所赴 虞:欺骗
B.发兵战于牛屯 逆:迎,抵抗
C.固不敢杀,以状吴主 白:禀告
D.虽爵位不夺,其实也 迁:放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来,有千数   今其智反不能及
B.丙午朔,日有食    不如因而厚遇
C.在道忧死 作《师说》贻之
D.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岁岁言 名所谓华山洞者,以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B.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本文中代指前代历法。
C.戊戌,即戊戌年。古人干支相配,组成六十花甲子,本以纪日,后又用以纪月纪年。
D.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两千石,在秦汉时期,地方郡一级的政权机关长官郡守的年禄是二千石,后世常常以二千石来代指地方郡守级的官员。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B.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C.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D.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V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
【小题5】下列对原文存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主居于武昌,扬州百姓逆流而上提供物资,在没有发生灾荒的时候,就已经使 百姓精力用尽;又奢侈无度,国无大事,己经国库空虚了。足见,吴王昏庸,劳民伤財。
B.吴主左承相陆凯忠言直谏,进言吴王减免劳役、捐税,减少宫女,严格选官,然 而未被采纳。
C.吴主庶弟协同山贼犯上作乱,终被活捉,吴主杀死了孙谦及其兄弟、母亲,不念 亲情。
D.吴主迷信巫术而又好色无度,后宫女子上千依然不断选人入宫。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主乃听凯自视,而它人如故。
(2)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
(3)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福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尋: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物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江,日‘必颯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氏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节选自《赤壁之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⑤英雄无用武之地 ⑥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A.①⑤/③④/②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⑥/③④②⑤D.①⑤⑥/③/②④
【小题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B.群臣侍殿上着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位: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B.“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敬称,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名以示礼貌和尊敬。
C.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中国”在古代指中原地区。
D.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在坐北朝南的位置,因而古人常把称帝称王叫做“南面”
【小题4】下列对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B.晋文公并不昏庸,他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思赐是不明智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可见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仁君。
C.大敌当前,形势危急,鲁肃预见到形势的发展,向孙权献计献策,积极推动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表现出深远的战略眼光。
D.诸葛亮对刘、孙、曹三方力量对比的分析以及对形势发展的预测:破操后天下三分,鼎足之形成。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席话,“大悦”。
【小题5】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1)子良笃好释氏,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2)范缜盛称无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贵、贫贱?”缜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无以难。

(3)缜又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

(4)太原王琰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以杜缜后对。缜对曰:“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5)子良使王融谓之曰:“以卿才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刺为此论,甚可惜也。宜急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耶!”

《资治通鉴》

【小题1】本文的编撰者是 ,第(1)段中“江左”指的是
【小题2】赏析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概括第(3)段范缜的观点。(用自己的话)
【小题4】下列对第(4)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琰是一个唯心主义者。B.王琰借不孝来批驳范缜。
C.范缜以其之道还施彼身。D.范缜认为王琰不敬祖先。
【小题5】概括范缜的形象特点,并对此进行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安二十二年)夏,四月,语魏王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六月,魏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冬,十月,命魏王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魏以五官中郎将丕为太子

初,魏王操娶丁夫人。无子;妾刘氏,生子昂;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王使丁夫人母养昂。昂死于穰,丁夫人哭泣无节,操怒而出之,以卞氏为继室。植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操爱之。操欲以女妻丁仪,丕以仪目眇,谏止之。仪由是怨丕,与弟黃门侍郎廙及丞相主簿杨修,数称临菑侯植之才,劝操立以为嗣。修,彪之子也。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尚书仆射毛玠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东曹掾邢颙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深察之。”丕使人问太中大夫贾诩以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丕从之,深自砥砺。它日,操屏人问诩,诩嘿然不对。操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操大笑。操尝出征,丕、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操亦悦焉。丕怅然自失,济阴吴质耳语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而诚心不及也。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说,故遂定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卞夫人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喜,夫人当倾府藏以赏赐。夫人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耳,亦何为当重赐遗乎?”长御还,具以语操,操悦,曰:“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最为难。”太子抱议郎辛毗颈而言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其女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宜惧,而反以为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久之,临菑侯植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操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植妻衣绣,操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资治通鉴-汉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B.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C.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D.操以函密访于外/尚书崔琰露板答曰/《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是西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三个年号,这个时期朝廷的政治大权先后由董卓和曹操所掌握,皇权被架空。
B.太子,在两汉可指皇帝或诸侯王的继承人,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
C.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古礼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得设庙。
D.《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东周到五代后周16朝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立曹丕为太子时,已经掌握朝政大权。汉献帝允许他可用皇帝专用的旌旗,出入同帝王一样称警跸,即实行戒严和清道,正是他权倾朝野的体现。
B.曹丕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一开始形势不利。因为他曾劝止父亲把女儿嫁给丁仪,把丁仪丁廙逼到了曹植阵营,幸好有崔琰等人竭力劝诫曹操。
C.曹丕能顺利登上太子之位,离不开谋臣帮助。如贾诩不但告诉他要巩固地位需要发扬德性和气度,还直接劝告曹操吸取袁绍和刘表的教训。
D.曹植最终在争夺战中落败,与性格缺陷有关。他做事任性,言行不加掩饰,不像曹丕善于博取周围人的好感,他还乘车在驰道行驶,激怒了曹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而诚心不及也。
(2)植妻衣绣,操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