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文中含义为“任命官职”。
B.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古代帝王“改元称帝”都有独立的年号。
C.吏部尚书,官名,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乞骸骨”之义略有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7 12:12: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昫,字耀远,涿州归义人也。昫神彩秀拔,文学优赡,与兄、弟俱有乡曲之誉。唐天祐中,契丹陷其郡,昫被俘至新州,逃而获免。后居上国大宁山,与吕梦奇、张麟结庵共处,以吟诵自娱。会定州连帅王处直以其子都为易州刺史,昫为军事衙推。及都去任,乞假还乡,都招昫至中山。庄宗即位,授太常博士,赐绯;比部郎中,赐紫。丁母忧,服阕,依旧充职。明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明宗重其风仪,爱其温厚,长兴中,拜平章事。时昫入谢,遇大祠,明宗不御中兴殿,閤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枢密使曰:“命相之制,下已数日,中谢无宜后时。”因即奏之,遂谢于端明殿。昫以端明殿学士拜相,而谢于本殿,士子荣之。初,唐末帝自风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昫乃搜索簿书,命判官高延赏计穷诘勾,及积年残租,或场务贩负,皆入账籍,条奏其事,请可征者急督之,无以偿官者蠲除之。吏民相与歌咏,唯主典怨沮。及罢相之日,群吏相贺,昫归,无一人从之者,盖憎其太察故也。天福初,张从宾作乱于洛阳,害皇子重乂,诏为东都留守。未几,奉使入契丹,还封谯国。开运初,授司空。契丹主至,不改其职。昫以眼疾乞休致,契丹主授昫守太保。契丹主北去,留于东京。其年夏,以病卒,年六十。汉高祖登极,赠太保。初,昫避难河朔,匿于北山兰若,有贾少瑜者为僧,辍衾袍以温燠之。及昫官达,资少瑜进士及第,拜监察御史,闻者义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刘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B.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C.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D.唐末帝自凤翔至/切于军用/时王玫判三司/诏问钱谷/玫具奏其数/及命赏军/甚愆于素/末帝怒/用昫代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表示代理、暂任或试充某官职。在古文中同样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假”“权”“夺”等。
B.“赐绯”,唐制,四品、五品的官服是绯色,有时官员的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
C.“公”,周代诸侯五等级之一,大诸侯称公、侯,小诸侯称伯、子、男,后用五等爵位封有功之人。
D.“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古代有“大夫七十而致事”的传统,官员一般到七十岁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昫才华出众,乱世隐居。他富有文采,与自己的哥哥、弟弟都在家乡有声誉;他从敌军逃脱后,就在大宁山上修建草庵,吟诵诗歌,自娱自乐。
B.刘昫温厚俊朗,深受皇恩。他仪表堂堂,宽厚待人,受到明宗喜爱,被授予平章事;他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拜任宰相,又在端明殿谢恩。
C.刘昫尽忠职守,遭人嫉恨。他细致查对军队钱粮数目,受到百姓称赞,但因主管官员的怨恨、报复而被罢免宰相一职,返回故里时无一个人追随。
D.刘昫知恩图报,世人称赞。他在河朔避难时得到贾少瑜的帮助,当官后不忘资助贾少瑜考进士,当时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閤门白:“旧礼,宰相谢恩,须正殿通唤,请候来日。”
(2)条奏其事,请可征者急督之,无以偿官者蠲除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

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创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邦,审邦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B.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C.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D.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已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文中指京城。
B.观察使,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位次于节度使。
C.朝贡是地方臣服于中央统治者或者属国臣服于宗主国的表示。朝贡之物一般为当地特产。
D.同光,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永乐、乾隆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知奉命率兵攻打范晖,结果范晖被手下军士杀死,王潮全部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
B.王潮病重,在临死前将福建的军政大权交给了王审知。王潮死后,王审知的哥哥王审邽谢绝了其弟让位的好意,王审知成为了闽地的新主。
C.在陆上交通受阻的情况下,王审知改走海路朝贡,即使几年间前往朝贡的船只被海浪卷翻淹没了十四五批,他依然坚持每年朝贡。
D.王审知出身贫寒,对民间疾苦有着切身体会,治理福建期间他一直身体力行,勤俭自律,宽厚爱民,三十年间,福建境内安定祥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2)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汉筠,字时英,齐州历山人也。曾祖诣,尝为是邑令,故家焉。汉筠少好书传,尝诣长白山讲肄,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未几,出为卫州牙校。唐天祐中,庄宗入魏,分兵谕其属郡,时汉筠以利病说卫之牧守,俾送款于庄宗,以汉筠为功,寻移洺州都校。其后改常山为北京,以汉筠为皇城使,加检校兵部尚书、左骁卫将军同正。明宗即位,除成德军节度副使,俄以荆门用军,促诏汉筠移倅襄州,权知军州事。长兴中,历曹、亳二州刺史。秩满,加检校司徒,行左金吾卫大将军。清泰末,高祖建义于河东,唐末帝遣晋昌节度使张敬达率师围太原,委汉筠巡抚其郡。及敬达遇害,节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汉筠于府署,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为节度使。”汉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为乱阶,死生系子筹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高祖入洛,飞诏征之,遇诸途,乃入觐,寻迁左骁卫大将军、内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遘疾,终东京之私第,时年六十六。汉筠性宽厚,仪容伟如也。虽历戎职,未尝有非法之言出于口吻,多慕士大夫所为,复以清白自负。在襄阳,有孽吏常课外献白金二十镒,汉筠曰:“非多纳麳麰,则刻削闤闠,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因戒其主者不复然,其白金皆以状上进,有诏嘉之。及莅济阴,部民安之,四邑饭僧凡有万八千人。在亳州三年,岁以己俸百千代纳逋租,斯亦近代之良二千石也。

(选自《旧五代史·高汉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B.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C.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D.承肇目左右/令前诸军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杀/承肇以众意难拒/遂谢/云与公戏耳/遂与连骑以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指暂时代理官职,“知”是主持的意思,“权知”合指暂时代理某官职。
B.“秩”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秩满”也称“满秩”,即指职位已满暂无空缺。
C.“觐”最早指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文中的“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D.“二千石”原是指俸禄等级,后称郡守、刺史等,“良二千石”文中指好刺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汉筠少好读书,年高德劭。高汉筠年轻的时候喜好典籍和传述类著作,曾经前往长白山讲学研习,一生历经了多个朝代,年老德重,受人爱戴。
B.高汉筠从军任职,言语谨慎。唐末时局动荡,高汉筠放弃文业,投身军伍,虽然先后担任军中的不同职务,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符合体统的话。
C.高汉筠竭诚尽忠,守节不移。高汉筠用逆耳的忠言劝说卫州牧守应该顺时投诚庄宗;面对田承肇想扶助他担任节度使的利诱,高汉筠誓死不从。
D.高汉筠廉洁自律,体恤百姓。有恶吏在定额之外献上白金,高汉筠严词拒绝,原封上缴;在亳州三年,每年用自己的薪俸代百姓缴纳拖欠的租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唐末齐、鲁交兵,梁氏方霸,乃掷笔谒焉,寻纳于军门。
(2)汉筠乃启关延承肇,谓曰:“仆与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chéng),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赠太尉,曰忠懿。憕孙寀(cǎi),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hú),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duó)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xī)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宏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的大臣。
B.“征辟”是中国汉代选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C.“博学宏词”是封建时代为选拔学识渊博、善于作文的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有功绩的平民”也不在授予之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琪簪缨世胄,算得上几世之泽。先祖中有多人曾担任不同朝代的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以文思才学令其大为称赞。
C.李琪辞无所假,可谓远近知名。李谿忧虑当时文人辞赋不能及时体现主题,赞赏李琪文章典雅,李琪因此更加闻名。
D.李琪虽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是为人笨拙,一做事就遭排斥,自己心里很不平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2)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B.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C.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D.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
B.节度使,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镠军事才能突出。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B.钱镠治国有略。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
C.钱镠赏识人才。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
D.钱镠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2)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