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

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数年,又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而退。

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

十五年,晋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晋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

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

选自《旧五代史(唐)列传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B.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C.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D.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
B.舍,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
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
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均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
B.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感念武皇重托,全力以赴,力克强敌,与同侪尽弃前嫌。
C.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
D.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使性冒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
(2)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9 07:4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全义,字国维。全义为县啬夫,尝为令所辱。乾符末,黄巢起冤句,全义亡命入巢军,屡有战功,后与罕之据怀州,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泽州刺史安金俊助之,进攻河阳,刘经、仲方委城奔汴,罕之遂自领河阳,表全义为河南尹。

初,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全义初至,惟与部下聚居故市,井邑穷民,不满百户。全义善于抚纳,课部人披榛种艺,且耕且战,以粟易牛,岁滋垦辟,招复流散,待之如子。每农祥劝耕之始,全义必自立畎亩,饷以酒食。数年之间,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乃筑垒于故市,以防外寇。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决责之。田夫田妇,相劝以耕桑为务,是以家有蓄积,水旱无饥民。五年之内,号为富庶。

末帝季年,赵、张用事,段凝为北面招讨使,骤居诸将之右。全义知其不可,启梁末帝,不听。全义托硃氏垂三十年。梁祖末年,猜忌宿将,欲害全义者数四,全义单身曲事,悉以家财贡奉。洎梁祖河朔丧师之后,月献铠马,以补其军;又以服勤尽瘁,无以加诸,故竟免于祸。

庄宗平梁,全义自洛赴觐,泥首待罪。庄宗抚慰久之,以其年老,令人掖而升殿,宴赐尽欢,诏皇子继岌、皇弟存纪等皆兄事之。明年二月,郊裡礼毕,以全义为守太尉中书令。其后孔谦侵削其权,中官各领内司使务,或豪夺其田园居第,全义乃悉家产录进纳。会赵在礼据魏州,都军进讨无功。时明宗已为群小间谍,端居私第。全义以卧疾闻变,忧惧不食,于洛阳私第,谥曰忠肃。

(选自《旧五代史·张全义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决责之
B.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决责之
C.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决责之
D.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决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其所管辖地的行政长官称为“京兆尹”。
B.编户:编入户籍的平民。编户制度是古代户口登记、行政管理制度。
C.泥首:用泥涂首,表示自辱服罪,文中指张全义向庄宗谢罪。
D.薨:古代称皇帝、太后、皇帝妃嫔、诸侯以及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全义治理有方。他治理洛阳时,虽然到任时满目疮痍,但他每年扩大垦地,善于安抚招纳人民,五年之内洛阳就成为富庶之地。
B.张全义敢于上谏。梁末帝后期,段凝任北面招讨使,突然被降级,他认为不妥,就上奏梁末帝,皇上没有听从他的劝谏。
C.张全义委曲求全。孔谦侵夺削弱他的职权,有人还强夺了他的田园和住宅,但张全义没有反抗,反而将全部家产登记进献。
D.张全义忧虑国事。赵在礼占据魏州,都军讨伐失败,明宗又被小人离间迷惑,他在病中听说后,忧虑不进食,最后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农祥劝耕之始,全义必自立畎亩,饷以酒食。
(2)梁祖末年,猜忌宿将,欲害全义者数四,全义单身曲事,悉以家财贡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傅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琪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决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副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壶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商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借伪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B.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C.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D.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如《晋书·忠义传·秸绍》冲记载:“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B.节度使,官名。唐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旋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大顺,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时期没有年号,秦始皇首创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间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瑾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益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2)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B.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入梁为官,七次上表请求朝廷,允许自己退休。
C.赵光逢做事深谋远虑。在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赵光逢放柳璨及第,所以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凭借老师的身份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D.赵光逢清净寡欲,端正沉默。弟弟赵光允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女道士寄放黄金在他家里,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2)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晏球,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与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宴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注)。”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B.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C.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D.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又称表字。
B.“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赐姓氏”,一般指天子根据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宴球少遇战乱,被人收养。王晏球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改姓杜氏。他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B.王宴球两朝立功,封官授职。他跟随梁太祖征伐,多次立功。梁末帝时率兵平定李霸叛乱,被授单州刺史。投降后唐,因平定内乱被授宋州节度使。
C.王宴球督战有力,指挥若定。定州之战,他督促军士,警告军士退却者处死,大败敌军。皇帝督促攻城,王晏球认为敌人会从内部溃烂,不急于攻城。
D.王晏球爱护士兵,大获称赞。他和将士同甘共苦,俸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对待军士有礼,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
(2)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同类题5

   王清,字去瑕,洺州曲周人也。清少以勇力端厚称于乡里。后唐明宗领行台,置步直军,清预其募,渐升为小校。明宗即位,历严卫、宁卫指挥使,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天福三年,从杨光远平范延光于邺,改奉国军都虞候。六年,襄州安从进叛,从高行周讨之,逾年不下。一日,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八年,诏遣以所部兵屯于邺。九年春,契丹南,围其城,清与张从恩守之,契丹退,以城功,继迁军额。

开运二年春三月,从杜重威北征,解阳城之围,加检校司徒。是岁秋七月,诏遣皇甫遇援粮入易州。十一月,从杜重威收瀛州,闻契丹大至,重威率诸军沿滹水而西,将保常山,及至中渡桥,契丹已屯于北岸。自其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五日,军不能解。时戎王至,留骑之精者以御我,分其弱者,自故灵都城其山足,涉滹沱之浅处,引众而南,至赵郡,凡百余里,断我飞挽,且扼归路。清知势蹙,谓重威曰:“军去常山五里,守株此,营孤食尽,将若之何!请步兵二千为前锋,夺桥开路,公可率诸军继之,入常山,必济矣。”重威可之,遣宋彦筠俱行。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密已贰于国矣。 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时年五十三。(《通鉴》:清谓其众曰:“上将握兵,坐观吾辈困急不救,此必有异志。吾辈当以死报国耳!”众感其言,莫有退者,至幕,战不息。契丹以新兵继之,清及众士尽死,由是诸军皆夺气。)契丹寻于所战之地,筑一京观。及汉高祖即位,使人平之,赠清太傅。是岁,清子守钧于本邑义化别业,招魂以葬之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年春,契丹南 牧:侵略
B.以城功,继迁军额     干:攻打
C.自故灵都城其山足     缘:沿着
D.入常山,必济矣 期:约定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遣皇甫遇援粮入易州    谷鱼鳖不可胜食
B.请步兵二千为前锋 勇气闻于诸侯
C.坐观吾辈困急不救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守株此,营孤食尽 受任败军之际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B.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C.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D.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清年少时勇敢力大,品性温和,为乡邻称道。从军后从一个普通士兵被逐步提拔,先后担任指挥使,奉国军都虞侯等职务。
B.天福年间,王清参与平定范延、安从进等人的叛乱与张从恩固守邺城,成功抵御契丹的进攻,功绩卓著。
C.在危机之时,王清分析战争形势,认为不可守株待兔,坐视军队孤立无援,于是,他主动请缨担任先锋,也赢得了杜重威的认可。
D.瀛洲之战中,契丹屯兵滹水北岸,留精兵与王清的军队对抗,杜重威率军苦战多日,并分兵渡过滹水,结果粮道与归路均被契丹阻断。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
(2)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密已贰于国矣。
(3)请写出文言翻译的六种方法。(方法与规律提炼学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