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夜啼·春思

赵令畴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注:赵令畴(1051—1134),燕王德昭玄孙。苏轼在颖州做知州时曾向朝廷举荐他。后因党争被废10年。
【小题1】本词开头两句中“_____”“弱絮”“低花”等意象映衬出芳春夜月怀人_____的形象。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3 10:55: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
韩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潘邠老:宋代诗人潘大临,字邠老,以“满城风雨近重阳”闻名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②韩㴲:南宋诗人,曾短期出仕,被斥后家居二十年。③吴山:在浙江杭州。④行藏: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别成佳作。
B.诗歌首联既说明了节令、天气和地点,更通过满城风雨的环境烘托和独上吴山远眺大江的行为表现,突出了诗人孤独黯然、满腔忧郁的形象特征。
C.第三句写自己的晚境,老眼昏花,既然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的地步,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之将至的悲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
D.第四句紧承上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胸怀坦荡,壮心尚存,全句展现激扬的情绪,但“任”字也流露出不能自主决定命运的无奈。
E. 颈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诗人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延续颔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
【小题2】此诗尾联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感 愤
(宋)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有治国安民之志,但其短暂的一生却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蜺:古同“霓”;玉蜺,指白虹。③天心:即君心;却:此处为“返”之意。④去:作“来”讲。⑤浑:全都。⑥夸俗:拔俗,脱俗。
【小题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回到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比喻诗人过人的才情、见识和抱负。
E.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
【小题2】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