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

(注)“骚人”句: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
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
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
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
(2)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7 11:47: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上巳召亲族: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褉”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祛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后。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永夜恹恹欢意少”,采用了一起入情、开门见山的手法。李清照南渡以后,忧国伤时的激越情绪,使她隽永含蓄的风格,一变而为沉郁苍凉。
B.“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两句写词人长夜辗转反侧,梦见汴京,看到汴京的宫阙城池,然而实不可到。一个“空”字透露出词人的无奈与失望,以及对南宋小朝廷不思进取、安于半壁江山的不满。
C.“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三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旨,说明女主人公对上巳节的美酒佳肴极为满意,反映其惬意、愉快的心情。
D.本词题是“上巳召亲族”,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深厚的感伤情绪,写得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而笔意浑成,具有长调铺叙的气势。本词写出词人的国破家亡之恨,寄寓词人对国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小题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年年雪里
(南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了作者的三个生活阶段,“常插梅花醉”的早年时期,“赢得满衣清泪”的中年时期,“故应难看梅花”的晚年时期。
B.“常插梅花醉”的“醉”,既可指词人是在酒后赏梅,也可是醉人、醉心之意,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
C.一个“挼”字与前一句的“插”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年赏花插花时,是无限的喜悦,如今却任凭手中的梅花随意凋零。
D.这首词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和未来,通过对比,表现出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小题2】诗人常用“梅”来表达友情、爱情。下列诗句中能表达这种情感特点的两项
A.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宋·王安石《梅花》
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C.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思寄愁绝。-----明·朱松《饮梅花下赠客》
D.小梅风韵最妖娆,开处雪初消。-----宋·晏几道《诉衷情》
【小题3】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这首词写了作者的三个生活阶段,请结合词句说明诗人写了这三个阶段的怎样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