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锜前,绅阳怖栗 阳:通“佯”,假装B.令易纸,复然 易:更换
C.帝素厚遇绅   素:以前D.以足缓不任朝谒   谒:拜谒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李铸有叛逆之心,常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铸书写给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了父亲遗留的书信才明白实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是皆罢之。
(2)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1 12:3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小题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B.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C.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D.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字:也称“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时,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 迁:指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进”表示升迁,“转迁”说明调职,“左迁”常指平调。
C. 卒:死亡。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卒”原有“终”、“尽”的意思,引申为指大夫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D.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从宋代开始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的具体事务。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 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 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笔,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 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苏武传》)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聈,沧州景城人,后徙洛阳。聈少孤,好学,长豪旷,不乐为衔检事。擢明经第,始调清苑尉,历除殿中侍御史。会朔方元帅魏元忠讨贼不利,劾奏副将韩思忠败,律当诛。聈以“思忠偏裨,权不己制,且其人勇智可惜,不宜独诛”,固争,得释,聈亦出为渭南令。

景龙末,授桂州都督。州有兵,旧常仰饷衡、永。聈始筑罗郛,罢戍卒;埭江,开屯田数千顷,以息转漕,百姓赖之。后求归上冢,州人诣阙留。有诏:“桂往罹寇暴,户口凋瘠,宜即留,以须政成。”在桂逾期年,人丐刻石颂德。初,刘幽求放封州,广州都督周利贞必欲杀之,道出聈所,聈知其故,留不遣。利贞移书督趣,幽求惧曰:“势且难全,正恐累君,奈何?” 聈曰:“公之坐,非朋友所绝。聈在,终不忍公无罪就死。”俄崔湜等诛,幽求复执政,故诏幽求为刻石辞。迁鸿胪少卿,充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开元二年,吐蕃以精甲十万寇临洮,次大来谷,其酋坌达延以兵踵而前。聈率所部二千与临洮军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去贼五里,令曰:“前是寇,士大呼,鼓角应之。”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互一舍而近。聈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追至洮水,败之,俘获如积。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清源县男,兼原州都督。九年,兰池胡康待宾据长泉反,陷六州,诏郭知运与聈讨平之。封清源公,官一子。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⑥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卒,尚书左丞相,谥曰忠烈。

(摘编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

(注)①聈:读“yǒu”。②罗郛:城圈外围的大城。“郛”读“fú”。③埭:读 “dài”,土坝。④凋瘠:衰弱贫病。“瘠”读“jì”。⑤坌:读“bèn”。⑥讵:读“jù”,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
B.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
C.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
D.玄宗以宫人赐知运等/聈独不敢取/曰/臣之事君/犹子事父/讵有常近围掖而臣子敢当乎/誓死以免/见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第,参加明经科考被录取。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至宋代废除。
B.朔方,古代郡名。西汉元朔二年置,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今指东方。
C.吐蕃,唐时藏族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的政权,定都逻些(今拉萨)。
D.尚书,官名,唐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聈豪迈开朗,敢于据理力争。朔方元帅魏元忠讨伐贼寇失利,弹劾副将韩思忠战败,要判韩思忠死刑,王据理争辩,韩思忠终获释放。
B.王聈兴利除弊,造福桂州百姓。他任桂州督都时,内城外边修筑外城,撤去守城军队,修筑水坝,开垦屯田几千顷,百姓因此得到了好处。
C.王聈心怀正义,敢于担当负责。广州都督周利贞要杀死流放到封州的刘幽求,王知道其故后,留刘幽求在自己住所,使刘幽求重新掌权。
D.王聈善用奇兵,战胜入冠之敌。吐蕃用十万精兵侵犯临洮,他先用疑兵使数以万计的吐蕃军自相惨杀,后用奇兵猛撞敌军,俘获堆积如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桂往罹寇暴,户口凋瘠,宜即留,以须政成。
(2)公之坐,非朋友所绝。聈在,终不忍公无罪就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山阳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以其有史才,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故世称“韩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 ①量移: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洎举进士,文于公卿间 投:投送
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誉   延:延请
C.均子锷凡,近者锷还省父 鄙:鄙陋
D.二人名位未,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振:传开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①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②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③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④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⑤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⑥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A.①③⑥B.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所以委任他做礼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D.本文叙述了韩愈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政绩以及文学成就,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2)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举进士,累擢吏部员外郎。乾符中选滥,吏多奸,岁调四千员,徽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复振。父蔚避地于梁,道病,徽与子扶篮舆,历阁路,盗击其首,血流面,持舆不息。盗迫之,徽拜曰:“人皆有父,今亲老而疾,幸无骇惊。”盗感之,乃止。及前谷,又逢盗,辄相语曰:“此孝子也!”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懂饮奉蔚,留信宿去。抵梁,徽趋蜀谒行在,丐归侍亲疾。会拜谏议大夫,固辞,见宰相杜让能曰:“上迁幸当从,亲有疾当侍,而徽兄在朝廷,身乞还营医药。”父丧,客梁、汉。终丧,以中书舍人召,辞疾,改给事中。张浚伐太原,引为判官,敕在所敦遣。徽太息曰:“王室方复,廥藏殚耗,当协和诸侯以为藩屏,而又济以兵,诸侯离心,必有后忧。”不肯起。浚果败复召为给是中扬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茂贞亟请,帝召群臣议,无敢言。徽曰:“王室多难,茂贞诚有功。今复恭阻兵而讨之,罪在不俟命尔。臣闻两镇兵多杀伤,不早有所制,则梁、汉之人尽矣。请假以节,明约束,则军有所畏。”帝曰:“然。”乃以招讨使授茂贞,果宥功,然益偃蹇,帝使宰相社让能将兵诛讨,徼谏曰:“岐,国西门。茂贞凭其众而暴,若令万分一不利,屈威重奈何?愿徐制之。”不听。师出,帝复召徽曰:“今伐茂贞:彼众鸟舍,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对曰:“臣职谏争,所言者军国大体,如索贼平之期,愿陛下考蓍龟,责将帅,非臣职也。”既而师果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注】①徽:指牛徽。②柅(nǐ):止,遏制。③廥(kuài):仓库。④蓍(shī)龟:指卜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B.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C.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D.浚果败复/召为给事中杨复恭/叛山南/李茂贞请假招讨节伐之/未报/而与王行瑜辄出兵/昭宗怒持/奏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的意思,是指由原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B.行在是“行在所”的简称,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之地。
C.敕,此处指敕令,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此处诸侯指拥兵一方的割据势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徽匡正时弊。他担任吏部员外郎时,处事刚直严明,杜绝官员选拔中的求取请托现象,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得以重新振兴。
B.牛徽恪守孝道。他护送父亲去梁地途中被强盗打伤,但仍然抬着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谢绝了朝廷的任命,直至办完父亲的丧事才赴任。
C.牛徽心忧国事。张浚讨伐太原时,牛徽认为王室正处于恢复时期,国库亏空,此时不宜用兵,应与各方诸侯和睦相处,以巩固边防。
D.牛徽洞察情势。在多事之秋,他建议皇上把招讨使符节授予李茂贞,让其平定叛乱,又劝谏皇上不要急于讨伐居功自傲的李茂贞,而应慢慢制约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共举舆舍之家,进帛裹创,以馇饮奉蔚,留信宿去。
(2)今伐茂贞,彼众乌合,取必万全,卿计何日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