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5 01:0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父邕,当隋季,率里中数千人为本郡讨贼。定方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邕卒,代领其众,破剧贼张金称、杨公卿,追北数十里,自是贼不舍境,乡党赖之。贞观初,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磧口,率彀马二百为前锋,乘雾行,去贼一里许,雾霁,见牙帐,驰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惶窘各遁去,靖亦寻至,余党悉降。再迁左卫中郎将。与程名振讨高丽,破之。拜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从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贺鲁,至鹰娑川,贺鲁率二万骑来拒。定方始休士,见尘起,率精骑五百,逾岭驰捣贼营,贼众大溃,所弃铠仗、牛马藉藉山野不可计。副总管王文度疾其功,矫制收军不深入。于是马癯卒劳,无斗志。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且公为大将,而阃外之事不得专,顾副将乃得专之,理不其然!胡不囚文度待天子命?”不从。至怛笃城,有胡人降,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定方曰:“此乃自作贼耳,宁曰伐叛!”及分财,定方一不取。高宗知之,比知节等还,悉下吏,当死,贷为民。会都曼先镇诸胡,劫所部及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师进攻之,都曼计穷,遂面缚降。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定方顿首请曰:“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帝曰:“朕为卿全信。”乃宥之。葱岭以西遂定。

(节选自《新唐书》卷 一百一十一)

注灌:瘦弱。阃外: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阃堞,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宥:宽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B.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C.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D.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帐,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边境少数民族自封的所谓“首都”。
B.公主,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帝女或者朝廷重臣的女儿的特定称谓。
C.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他们为有司。
D.陛下,原指朝廷大殿下的侍者,后指与帝王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烈骁勇彪悍,年少便成大器。他十五岁时,追随父亲讨贼,多次率先攻入敌阵。父亲去世后,他接替父亲统帅部众破贼,威振乡里。
B.苏烈杀敌英勇,连续立下战功。他跟从李靖袭击突厥颉利时,趁着大雾骑马杀敌数十百人,使敌或走或降;在讨伐高丽中再次立下新功。
C.苏烈轻财重义,一心为国立功。面对副总管王文度的嫉妒行径,他力劝程知节乘胜追击敌人为国立功;等到分取财物时,他却一无所取。
D.苏烈心地善良,敢于为俘请命。在乾阳殿进献贼首俘虏都曼时,他磕头恳求皇上赦免自缚请降的叛贼都曼的死罪,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
(2)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刁景纯学士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启:近自罢乾德,遂居南阳,始见谢舍人,知丈丈内翰凶讣,闻问惊,不能已已。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坷,数年以来,方履亨途,其去大用尺寸间尔。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凡天之赋予人者,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前既不可诘,但痛惜感悼而已。

某自束发为学,初未有一人知者。及首登门,便被怜奖,开端诱道,勤勤不已,至粗若有成而后止。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虽有知者,皆莫先也。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一遭人之顾己,不以至公相期,反趋走门下,胁肩谄笑,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以卑昵自亲。名曰报德,非惟自私,直亦待所知不厚。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某之愚诚,所守如此,然虽胥公,亦未必谅某此心

自前岁得罪夷陵,奔走万里,身日益穷,迹日益疏,不及再闻语言之音,而遂为幽明之隔。嗟夫!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足道也!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遂与道路之人同叹尔。

知归葬广陵,遂谋京居,议者多云不便,而闻理命若斯,必有以也。若春水下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身贱力微,于此之时当有可,而无毫发之助,惭愧惭愧。不宣。某再拜。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注)①丈丈内翰凶讣:欧阳修丈人胥偃去世的消息。②获齿多士:在众多士子中容身立足。③理命: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问惊 怛:痛苦,忧伤
B.方履亨涂 亨涂:坦途,顺利的境遇
C.若春水下汴   须:必须,一定
D.于此之时当有可   致:表示,表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至粗若有成而后止   敛赀财以送
B.皆莫先也 夫晋,何厌
C.直亦待所知不厚   虽董之严刑
D.亦未必谅某此心   闻有国有家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谢舍人那里,欧阳修听到了丈人去世的噩耗,他一方面悲难自抑,另一方面也为丈人历尽坎坷、即将获得大任而突然辞世,深感惋惜。
B.欧阳修深情地回忆起丈人对自己的褒奖和栽培之恩,满怀感激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欧阳修甚至愿意像世俗士子那样来回报丈人之恩。
C.欧阳修认为,回报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磨练个人的操守,成为一个出类拔萃、功成名就的人,可惜丈人也不一定能体谅自己的用心。
D.在这封简短的书信里,欧阳修充分展示了自己最动人的两面:一个重情重义的女婿和晚辈,一个恪守道义、为人正直的学子和臣子。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 俗 之 态 既 不 欲 为 愚 诚 所 守 又 未 克 果 惟 有 望 门 长 号 临 柩 一 奠 亦 又 不 及 此 之 为 恨 何 可 道 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
(2)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 资:资望,资历
B.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容:容许,允许
C.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  诚:确实,的确
D.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咎:罪过,过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能够表现张行成“才用特达”的一项是(   )
①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②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③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④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⑤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  ⑥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
②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谬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视之 发:发现
B.以谓方从进士禄以养亲   干:求取
C.而法于千万世   师:效法
D.于是而学之     就:靠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写了旧本韩文获得的经过,从时文与韩文的盛衰演变,也反映出古文运动的产生及其发展。
B.杨、刘为代表的作品成为天下学者追逐的“时文”,道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风的深刻影响。
C.欧阳修十七岁应州试,被主考官黜退,认识到如果想获取禄位,就要好好在韩愈的文章上下工夫,来实现向来的志愿。
D.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没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
(2)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谬尤多。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题4】本文叙写了作者读韩文的三个阶段,试作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谴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幸,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故事,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谴人矫诏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唐书.任圜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B.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C.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D.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立的名号。
B."户部”是官署名称,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俸饷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者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已死的有功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所赠官职一般为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圜为人明敏,善于谋划。在李嗣昭危难之际,任圜劝他一心坚守,因此受到庄宗高度赞赏;后又奉使往来于李嗣昭和庄宗之间,化解两人矛盾。
B.任圜临危受命,重诺守信。在李嗣昭战亡时,任圜代理其职;讨伐张处球,兵临城下,以利害晓谕镇人,并赦免张处球,人们称赞他为守信之人。
C.任圜任人唯贤,刚直不阿。担任朝廷要职,能够选辟才俊;对不合礼法之事,能够据理力争,在使臣给券问题上,甚至敢于在皇帝面前严辞争辩。
D.任圜急流勇退,看淡生死。在与安重诲交恶后,深感不安,为避祸离开朝廷退于磁州;在安重诲构陷并假托君命置他于死地时,任圜能坦然受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