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全义入朝,留知行营节度后务,迁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诏检校工部尚书、左神策行营节度使,俾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屯兵讨辟。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初,辟陷东川,执节度使李康不杀也;至是,归康以丐雪,崇文数康失守罪,斩之。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进检校司空、西川节度副大使,南平郡王,实封三百户,刻石纪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俾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屯兵讨辟 俾:使、让
B.至是,归康以丐雪     丐:请求
C.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 诣:到、往
D.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条:条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礼》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现为里巷、邻里之意。“阎闾”多借指里巷。
B.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
C.卯、辰属于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地支,在干支排序中,天干中“甲”为第一,地支中“午”为第一。
D.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崇文家族和谐,处尊居显。祖先迁至幽州后,家族七代人均群而聚居,他的家族在开元年间两次受到皇帝表彰。
B.高崇文未雨绸缪,屡立战功。高崇文平日治军严明,训练有素。当刘辟反叛,朝廷遴选将领时,高崇文赫然在册。
C.高崇文重视民心,赏罚分明。高崇文入成都后,严明纪律,不扰百姓。而对于有二心的邢泚,毫不手软,斩首军中。
D.高崇文不通文字,厌恶公文。而他依仗功劳哦,安于享受,举荐了蜀地的一些能工巧匠,并把他们都擅自带走了。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
译文:
(2)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0 07:38: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于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隐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玄龄教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日:“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日:“是已危慑,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已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日:“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C.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用帐幕搭建,故称之,也泛指衙署。
C.刀笔吏,指文职官员或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用刀和笔修改文字。
D.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各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就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
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搅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书进言。
C.房玄龄才能卓尔不群。年轻时就被高孝基誉为国家的栋梁,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他的才华。
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见贤思齐,宽以待人,收集古今家训,警示子女遵守法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2)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小题5】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李叔明字晋,阆州新政人。本鲜于氏,世为右族。兄仲通,字向,天宝末为京兆尹、剑南节度使。兄弟皆涉学,轻财务施。
叔明擢明经,为杨国忠剑南判官。乾元中,除司勋员外郎,副汉中王瑀使回纥,回纥遇瑀慢,叔明让曰:“大国通好,使贤王持节。可汗,唐之婿,恃功而倨,可?”可汗为加礼。复命,迁司门郎中。
东都平,拜洛阳令,招徕遗民,号能吏。擢商州刺史、上津转运使。久,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崔旰扰成都,出为邛州刺史。旰入朝,即拜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徙治梓州。
建中初,吐蕃袭火井,掠龙州,陷扶、文、远三州。叔明分五将邀击,走之,以功加检校户部尚书。梁崇义阻命,诏引兵下峡,战荆门,败其众,襄州平,迁检校尚书左仆射。
德宗幸兴元,出家赀助军,悉衣币献宫掖,加太子太傅,封蓟国公。初,东川承兵盗,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后朝京师,以病足,赐锦辇,令宦士肩舁以见,拜尚书右仆射。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
贞元三年,卒,谥曰襄。始,叔明仲通俱尹京兆,及兼秩御史中丞,并节制剑南,又与子昪俱兼大夫,蜀人推为盛门。
叔明素恶道、佛之弊,上言曰:“佛,空寂无为者;道,清虚寡欲者也。今迷其内而饰其外,使农夫工女堕业以避役,故农桑不劝,兵赋日屈,国用军储为耗。”德宗善之,以为不止本道,可为天下法,乃下尚书省杂议。
子昪,以少卿从德宗梁州。叔明严敕以死报,故昪有功,擢禁军将军。贞元初,迁太子詹事。坐郜国公主,贬罗州别驾。
叔明素豪侈,在蜀殖财,广第舍田产。殁数年,子孙骄纵,赀产皆尽。世言多藏者以叔明为鉴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恃功而倨,可 飘飘如遗世独立
B.久,以疾辞,除太子右庶子   填然鼓,兵刃既接
C.叔明仲通俱尹京兆   则一生彘肩
D.佛,空寂无为者     其闻道亦先乎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浃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剽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节度使,官名。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旄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故事,旧事,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成法,旧日的典章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盍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2)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吴武陵,信州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淮西吴少阳闻其才,遣客郑平邀之,将待以宾友,武陵不答。

②长庆初,窦易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表武陵主监北边。易直以不职,薄其遇。会表置和籴贮备使,择郎中为之。武陵谏曰:“今缘边膏壤,鞠为榛杞,父母妻子不相活。前在朔方,度支米价四十,而无逾月积,皆先取商人,而后求牒还都受钱。脱有寇城,不三旬便当饿死,何所取财而云和籴哉?天下不治,权不归有司也。监铁、度支一户部郎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诚欲边隅完实,独募浮民,徙罪人,发沃土,何必加使而增吏也?”易直不纳。

③久之,入为太学博士。大和初,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东都,公卿咸祖道长乐,武陵最后至,谓郾曰:“君方为天子求奇材,敢献所益。”因出袖中书搢笏,郾读之,乃杜牧所赋阿房宫,辞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鸿畅,坐客大惊。武陵请曰:“牧方试有司,请以第一人处之。”郾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对,武陵勃然曰:“不尔,宜以赋见还。”郾曰:“如教。”牧果异等。

④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每言宗元无子,说度曰:“西原蛮未平,柳州与贼犬牙,宜用武人以代宗元,使得优游江湖。”度未及用,而宗元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判度支:官名,兼管财政收支事务。②和籴:官府出资向百姓购买粮食。③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脱有寇城   (__________)    (2)权不归有司也  (__________)
(3)郾已得其人 (__________)    (4)事流永州 (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待宾友 请息交绝游
B.无逾月积 秦师轻无礼
C.出袖中书搢笏    留沛公与饮
D.杜牧所赋阿房宫  遣武以中郎将使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尔,宜以赋见还。
(2)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
【小题4】“武陵不答”和“武陵勃然”等细节分别表现出吴武陵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小题5】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的补充叙述对刻画吴武陵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