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郁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部外。

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①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请师资之礼。是时秘书省典籍散落,条疏无叙,怀素上疏曰:“南齐已前坟籍,旧编王俭《七志》。已后著述,其数盈多,《隋志》所书,亦未详悉。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上于是召学涉之士国子博士尹知章等,分部撰录,并刊正经史,粗创首尾。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马怀素传》,有删改)

(注)①中使:指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B.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C.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D.每次閤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上/居别馆以路远/则命宫中乘马或亲自送迎/以申师资之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品秩不高而权限广。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用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侍读,名义上是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但实际上只作为照顾皇帝起居的近侍,有职无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是褒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怀素十分好学。马怀素年少时家境困窘连灯烛都没有,就白天打来柴草,夜晚点燃用来看书;为官后,也手不释卷。
B.马怀素不畏君威。武则天恼怒马怀素没有按照她的旨意办案,亲自责问。马怀素启奏,昔日栾布为彭越辩解尚不被治罪,他为元忠辩解也不应受牵连。
C.马怀素忠于职守。夏官侍郎李迥秀仗恃张易之的权势,接受贿赂,马怀素上奏皇帝,弹劾他,李迥秀被罢免了职务。
D.马怀素尽享哀荣。马怀素死后,皇帝特意为他举哀,停止上朝一天,追赠他润州刺史。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9 01:58: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戕竹记

欧阳修

①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②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③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选》)

注:①箨(tuò):笋壳。②榯(shí):直立。③任:治理。④简历:选择。⑤腰舆:古代用手挽的一种便轿。⑥辟疆:开辟地域,这里指竹园的主人。⑦让:责备。⑧桴:这里指砍伐。⑨服王官:做官的。⑩齿王民:做百姓的。⑾畔废:叛逆。⑿过差:超过规定。
【小题1】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
A.也B.耳C.矣D.乎
【小题2】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好事”具体指什么?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表达效果。
【小题4】第③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这两句呢?请发表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道宗,字承范。高祖即位,授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裴寂与刘武周战度索原,寂败。道宗年十七,从秦王讨贼。王登玉壁城以望,谓道宗曰:“贼怙众欲战,尔计谓何?”对曰:“武周席胜,剡然锋未可当,正宜以计摧之。且乌合之众惮持久,若坚壁以顿其锐,须食尽气老,可不战禽也。”王曰:“而意与我合。”既而贼粮匮,夜引去,追战灭之。出为灵州总管。时梁师都弟洛仁连突厥兵数万傅于垒,道宗闭城守,伺隙出战,破之。高祖谓裴寂曰:“昔魏任城王曹彰有却敌功,道宗似之。”因封任城王。始,突厥郁射设入居五原,道宗逐出之,震耀威武,斥地赢千里。贞观元年,召拜鸿胪卿,迁大理。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帝曰:“君集诚有功,材无不堪,朕宁惜爵位邪?不宜轻亿度。”既而君集反,帝笑曰:“如公素揣。”帝将讨高丽,先遣营州都督张俭轻骑度辽规形势,俭畏,不敢深入。道宗请以百骑往,帝许之,约其还,曰:“臣请二十日行,留十日览观山川,得还见天子。”因秣马束兵,旁南山入贼地,相易险,度营阵便处。将还,会高丽兵断其路,更走间道,谒帝如期。帝曰:“贲、育之勇何以过!”赐金五十斤,绢千匹。高宗永徽初,房遗爱以反诛,长孙无忌、褚遂良与道宗有宿怨,诬与遗爱善,流象州,道病薨,年五十四。无忌等得罪,诏复爵邑。道宗晚好学,接士大夫,不倨于贵。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

(节选自《新唐书·李道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B.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C.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D.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智小言大/且为戎首/帝问所以知必反者/对曰/见其忌而矜功/官尚书/常郁郁不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厥是古代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同匈奴、鲜卑等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游牧民族。
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一般不关注时事,远离政治。
D.宗室是多义词,可指宗庙、宗族、同宗族之人等,在文中特指与君主同宗族之人,犹言皇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道宗知己知彼,大获全胜。他在十七岁时随秦王讨伐,对敌我形势作出准确分析,唐军坚守高城,他率军主动迅速出击,最后打败刘武周军队。
B.李道宗退敌有方,得帝嘉奖。在灵州总管任上,面对粱洛仁联合数万突厥兵的围攻,他闭城固守,伺机出战,大破敌军,获得高祖夸赞,被封为王。
C.李道宗不畏强敌,如约返回。由于张俭畏敌,不敢深入敌后侦察敌情,李道宗主动请求前往并与太宗约定日期,最终按时返回谒见皇帝。
D.李道宗遭人陷害,蒙受冤屈。长孙无忌等诬陷李道宗与房遗爱交好,他被流放象州,病逝于途中;长孙无忌等人获罪后,才恢复他的官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集诚有功,材无不堪,朕宁惜爵位邪?不宜轻亿度。
(2)因秣马束兵,旁南山入贼地,相易险,度营阵便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质少好鹰犬,善蒲博意钱之戏。永初元年 ,为员外散骑侍郎。母忧去职。服阕 ,为江夏王义恭抚军参军。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既败,质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焘与质书,质答书曰寡人 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 哉! 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 五百户。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持节如故。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会义宣有憾于世祖。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有删改)
注①桑乾:桑乾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B.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C.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D.质答书曰/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是改元的第一年。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义宣对世祖有所不满,臧质因此暗地派人引诱义宣,议论朝廷的措施的好坏。
C.臧质因击败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文静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次,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至之?”

唐公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静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为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顾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B.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C.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D.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刘文静字肇仁”。
B.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可汗:源自突厥语,含义类似中国古代的天子、国王。
D.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如:践祚,践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有胸怀识见。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他看出唐公有大志更看重秦王之才。
B.刘文静有洞见谋略。当秦王私下入狱探望他时,他用激将法迫秦王说出探狱动机,紧接着又分析形势,给秦王出谋划策。
C.刘文静善于进谏。唐公登上天子之位,不拘礼仪,多次和贵臣共处一床,文静用“太阳俯同万物”作比,婉转进谏。
D.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要唱反调,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
(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