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承业往来兵间 数:多次     B. 承业一切以法之 绳:约束
C. 庄宗元行钦曰 顾:回头     D. 太后与庄宗俱承业第 过:经过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乃: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而:而成庄宗之业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以:庄宗以语侵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 之:不能有一言之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原因之一。
B. 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促耕织,在前线亦能奋勇杀敌,肝脑涂地。他是庄宗最后能成就霸业的最大功臣。
C. 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拉他的阎宝,其勇气实在可敬。
D. 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2)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09 07:44: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嵩,貌伟秀,美须髯。神龙元年,始调洺州参军事。桓彦范为刺史,待以异礼。河北黜陟使姜师度表为判官。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致。历宋州刺史,迁尚书左丞。

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执刺史田元献;回纥又杀凉州守将,河、陇大震。帝择堪任边者,徒嵩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封兰陵县子。嵩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完树陴坞,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会鄯州都督张志亮破贼青海西,高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端,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露布至,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官一子,恩顾第一。

十七年,进兼中书令。自张说罢宰相,令缺四年,嵩得之,然常遥领河西节度。在公慎密,人莫见其际。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俄封徐国公。

初,裴光庭与嵩数不协,光庭卒,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联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案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乃授尚书右丞相,与休皆罢。是日,荆州进黄甘,帝以紫帉包赐之。擢子华给事中。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新唐书·列传二十六·萧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B.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C.嵩伏口/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D.嵩伏日/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在古代指淮河以北的地区;古人以淮河为分界线划分南北,“河”则指淮河。
B.兵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考核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六代京师之地。
D.吐蕃,是古国名,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遣使到长安请婚,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嵩相貌英俊,并非人人赏识。他相貌俊秀,长有漂亮的胡须,虽然崔琳,正丘,齐游等人嫌弃他学问不深,但他还是受到了姚崇等人的赏识。
B.萧嵩擅长谋略,成功离间敌人。萧嵩看到悉诺逻恭禄战斗力强,就想除掉他,采取反间计,在吐蕃内部制造疑端,最后赞普把悉诺逻恭禄杀掉。
C.萧嵩通晓军事,不断立下军功。他让张守珪担任瓜州刺史,通过修建护城河而安抚边民,派遣杜宾客车领优秀弓箭手跟吐蕃激烈战斗而获胜。
D.萧嵩仕途颇顺,备受皇帝恩宠。他在边疆作战立功受到皇帝的奖赏,还担任过中书令等要职,儿子娶了公主,妻子也受到了皇帝的召见。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
(2)初,裴光庭与嵩数不协,光庭卒,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曰忠。所荐洹水令吕太一、蒲州司功参军齐浣、右内率骑曹参军柳泽、密尉宋遥、左补阙袁晖、右补阙封希颜、伊阙尉陈希烈,后皆有闻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如“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五个月。
C.“散骑常侍”是官名。汉有散骑,为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性质同。魏文帝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如称散骑常侍,以士人任职。入则规谏过失,出则骑马散从。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皇后、大臣、贵族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较为顺畅。他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等官职。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唐睿宗修建道观,魏知古以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为由两次进谏,皇帝于是停止修建道观。
C.魏知古颇受器重,多次受到赏赐。在担任侍中期间,他多次受到封地和财物的赏赐,又因主持东都吏部选事,赐衣一套。此后皇帝待他恩意更厚。
D.魏知古品格高尚,能够推举贤能。魏知古开元三年去世,宋璟听说后感叹他是正直和仁爱兼而有之的典范。他之前推荐的很多官员,后来都名噪一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帝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仁厚,初事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碹为营使。黄巢陷京师,天子出居成都。先是,京师有不肖子,持梃剽闾里,号“闲子”,京兆尹甫下车,辄杀尤者以怖其余。巢入京师,人多避难宝鸡,闲子掠之,吏不能制。仁厚素知状,下约入邑闾纵击,军入,闲子聚观嗤侮,于是杀数千人,自是里乃安。会邛州贼阡能众数万略诸县,列壁数十,倍州刺史韩秀升等乱峡中,诸将不能定。仁厚督兵四讨,电水安。阡能遣谍者入军中,吏执以献,谍自言父母妻子囚于贼,约不得军虚实且死,仁厚哀之,日“为我报贼,明日我且战,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纵谍去。贼设伏诈降,仁厚遣将不持兵入谕其众,皆真降,仁厚还,天子御楼劳军,敬碹与仁厚谋曰:“秀升未禽,公能破贼,当以东川待公,”仁厚许之,仁厚使游军逼贼,久不战,则夜以千卒持短刀、强弩直薄营,火而噪之。秀升率舟兵救火,仁厚遣人鹜没凿舟,皆沈,众惧,多溃。秀升斩溃兵,欲胁止之,众怒,执秀升以降。仁厚槛车送行在,斩于市,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初隶神策军,闻敬碹以仁厚代己,有望言,移檄言敬碹十罪,杀监军田绘,遣兵攻绵州,不克,帝乃下诏削宫爵、敬碹即表仁厚为东川节度留后,率兵二万讨之。师立遣大将张士安、郑君雄守鹿头关,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播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伏发,击走之。师立自督土,十战皆北,仁厚约城中斩首恶者赏,君雄呼于军曰:“天子所讨,反者耳,吾等何与?”乃与土安哗而进,以仁厚书示师立曰:“请以死谢众。”自沉于池死。君雄悉诛其家,献首天子,诏拜剑南东川节度使,乾宁中,追赠司徒。

(节选自《新唐书·仁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B.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C.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D.仁厚次汉州/前军战德阳/师立婴城/阅四旬/夜出兵扰北栅/仁厚设两翼/而伏披栅门列炬/贼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里指乡里、民间,“闾左”泛指百姓,《媵王阁序》中“闾阎扑地”形容房屋遍地。
B.刺史在文中指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中“刺史”指益州刺史荣。
C.移檄在文中指的是发布檄文,檄是指古代官方或民间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D.行在即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在文中具体指皇帝避乱的成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厚惩恶制暴,维护社会安宁,百姓到宝鸡避难,到不良子弟抢掠,官吏不能制止,他约定军队进城后可击杀不良子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B.仁厚善于用兵,作战足智多谋。他派士兵骚扰韩秀升的军队,久不交战,却在夜里袭击韩秀升军营,在韩秀升率舟兵救火时,派人凿沉敌人的船只。
C.仁厚仁善待敌,真诚劝敌归降。他审问探听情报的间谍,得知间谍的家人被叛军绑架,十分同情:敌人设伏诈降时,他也不携带兵器进入敌营劝降。
D.仁厚平叛有方,重在惩治首恶。杨师立发动叛乱,他率军讨伐,多次取胜,并许诺斩杀首恶的人受到奖赏,得到郑君雄等响应,迫使师立投池自杀。
【小题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兆尹甫下车,辄杀尤者以怖其余。
(2)有能释甲迎我者,署乎背曰‘归顺’,皆得复农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襜,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也就是人们说的“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B.弱冠:古人对年龄的一种称法。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8岁左右的年纪。
C.开成:年号。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以年号纪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是年号纪年法。
D.迁: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文中“左迁”是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绘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文中抽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时令孤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