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邪正辨

曾巩

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邪人亦然。必本其情者为之,迹未可以必信也。迹之未可以信者,有无之,有似之,有构之者也。以正人焉,俟之勿疑之也,有之必辨焉,不阴受之也。以邪人焉,处之勿迩之也,有助之必辨焉,不阴受之也。审邪正之术循是也,不失矣。
抑未尽于是也。孰谓未尽?任与责之之谓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以天下之事考之,见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邪者曰:“已治矣。”则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正者曰:“用是策可以治。”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见可以治焉,安得不用其策邪?邪者曰:“彼策也,不可用。”则思曰:我考之可用也,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不于其始也,有赏,戾则有咎,未至于其终而质其效,赏与咎无所焉。不苟然而易也,任与责之之术如是也。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考之其实尔,此之谓也。不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岂异焉?不此之尚而已。言者曰:“某正人也,某邪人也。”因亦曰“某正人也,某邪人也”,于其言与行则未之考也。苟考焉,则亦其迹而已矣,或无之,或似与构之者也,于其情则未之考也。以正人俟之,或疑焉,有间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以邪人处之,或迩焉,有助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邪者曰:“已治也。”邪者胜正者十常八九。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则未尝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曰“可置”,则必之。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其效,正者赏与咎耶?则未尝也,其于是非用舍苟焉而已也。夫然,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
或曰:“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曰: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实者,不以大贤之为贤,大佞之为佞,或无其迹欤?吾固言之也,无其迹则孰由而知之欤?必也本其情之谓也。本其情,是亦考其实矣,岂不可欤?知不循其迹,又不本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欤?然则子之言者,恶其迹之难知也。吾云尔者,以其情而知之也,其意易者鲜矣
(选自《曾巩诗文选译》,祝尚书译注,巴蜀书社出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之必辨焉 间:离间
B.不于其始也 戾:妨害
C.赏与咎无所焉 委:依据
D.则必之 置:放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邪者之为邪欤②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B.①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也②木欣欣以向荣
C.①不苟然而易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则未尝也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A.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B.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C.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D.故正者得尽其道/邪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迹之未可以信者,有无之,有似之,有构之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邪人处之,或迩焉,有助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有职其责者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15 04:2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定公不悦,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寡人曰 
(2)昔者舜于使人
(3)然犹之不已
【小题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告左右/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起/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手指不可屈伸,弗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民/安陵君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小题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诸路军马  都督:统率
B.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C.得奔真州    间:机会
D.穷饿无聊 无聊:内心烦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归求救国之策  呼中丞之名詈之
B.资政殿学士行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而不在使者目  予犹记周公被逮
D.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   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羁縻不得还
A.而幸生也何为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坐桂公塘土围中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则直诟虏帅失信
B.北虽
C.买五人之头而
D.去今之而葬焉
【小题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祐二年,南宋形势危急,一个“迫”字反映了元军长驱直入的凌厉攻势,“不及”暴露了南宋满朝文武官员的惊慌失措和腐败无能。
B.南宋作为战败国在议和时已经陷入被动局面,文天祥之所以“辞相印不拜”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主要是为了降低自己被杀的风险。
C.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现出“抗辞”的重大影响。
D.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例如选文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小题7】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极谏用外戚封事
刘 向注
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术也。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未有不为害者也。昔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终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崔杼弑其君光;孙林父、宁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逐昭公。故《书》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汉兴,诸吕无道,擅相尊王。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兼南北军之众,拥梁、赵王之尊,骄盈无厌,欲危刘氏。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朋党比周。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
物盛必有非常之变先见,为其人微象。孝昭帝时,冠石立于泰山,仆柳起于上林,而孝宣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者,其梓柱生枝叶,扶疏上出屋,根垂地中,虽立石起柳,无以过此之明也。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纵不为身,奈宗庙何!
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亲而纳信,黜远外戚,毋授以政。以则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全其宗族,诚东宫之意,外家之福也。王氏永存,保其爵禄;刘氏长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内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策,田氏复见于今,六卿必起于汉,为后嗣忧。《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唯陛下深留圣思,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万安之实,用保宗庙,天下幸甚。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减)
【注】〔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政论散文《极谏用外戚封事》历数前代君王任用外戚之弊,劝汉成帝不要让外戚王氏擅权,表现出他对刘氏政权旁移的关切。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大臣权柄,持国政操:掌握
B.吕产、吕禄太后之宠席:凭借
C.依东宫之尊,甥舅之亲假:假托
D.外戚贵未有如王氏者也僭:逾越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外戚弄权、为害国家的一组是( )
①诸吕无道,擅相尊王
②骄盈无厌,欲危刘氏
③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
④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朋党比周
⑤而令国祚移于外亲
⑥亲而纳信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1段中刘向列举了春秋时期晋、齐、卫、鲁等国家因为大臣执掌权柄,导致君主都被杀害的事例,来警示汉成帝不可重蹈前朝旧辙。
B.第2段中刘向指出外戚王氏一族骄奢僭越的种种行径,其维护汉皇室权威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
C.第3段中刘向举出王氏祖坟从寝庙梓木柱上长出了枝叶的异象,以此劝说汉成帝对王氏要警惕。
D.第4段中刘向劝告汉成帝废黜和疏远外戚,不把大权交给他们,用优厚的财物慰安他们,这才是使皇室和外戚相安的良策。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4分)
(2)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朋党比周。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黄子厚诗序
宋朱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厚一再徒家崇安、浦城,会聚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盖于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①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②,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目,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其为何等语也。
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其后如此。
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徒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于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
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
(选自《晦庵集》)
注:①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②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科场.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会聚希阔稍:渐渐 B亦不其为何等语也省:明白    B. 方将访其遗稿,而藏之椟:匣子
C. 而其后如此识:记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3分)
①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②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
③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
④闻者为之感激慨叹
⑤日以高古,遂与世亢
⑥变化开阖,恍惚微妙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子厚在诗文创作上变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胜。
B.黄子厚中年科考不得志,就发愤读书写作。作者比别人更能理解他的诗文用意。
C.许闳生收集了黄子厚的很多遗稿。这些遗稿让作者对黄子厚晚年的成就更了解。
D.作者在文中表露出对黄子厚困厄而死的痛惜之情,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6分)
⑴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 (3分)
⑵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叉可嘉也已(3分)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22分)
鸽异
(清)蒲松龄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而求,务尽其种。其养之( ),如保婴儿: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鸽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张在广陵,以十金购一鸽,体最小,善走,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齐鲁养鸽家,无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鸽自诩。
一夜,坐斋中,忽一白衣少年叩扉入,殊不相识。问之,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遥闻畜鸽最盛,此亦生平所好,愿得寓目。”张乃尽出所有,五色俱备,灿若云锦。少年笑曰:“人言果不虚,公子可谓尽养鸽之能事矣。亦携有一两头,颇愿观之否?”张喜,从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圹萧条,心窃疑惧。少年指曰:“请勉行,寓屋不远矣。”又数,见一道院,仅两楹。少年握手入,昧无灯火。
少年立庭中,口中作鸽鸣。忽有两鸽出:状类常鸽,而毛纯白;飞与檐齐,且鸣且斗,每一扑,必作觔斗。少年挥之以肱,连翼而去。复撮口作异声,又有两鸽出:大者如鹜,小者裁如拳;集阶上,学鹤舞。大者延颈立,张翼作屏,宛转鸣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蒲叶上,声细碎,类鼗鼓;大者伸颈不敢动。鸣愈急,声变如磬,两两相和,间杂中节。既而小者飞起,大者又颠倒引呼之。张嘉叹不已,自觉望洋可愧。遂揖少年,乞求分爱;少年不许。又固求之。少年乃叱鸽去,仍作前声,招二白鸽来,以手把之,曰:“如不嫌憎,以此塞责。”接而玩之: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张甚奇之,而意犹未足,诡求不已。少年曰:“尚有两种未献,今不敢复请观矣。”方竞论间,家人燎麻炬入寻主人。回视少年,化白鸽,大如鸡,冲霄( )去。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与家人抱鸽,骇叹而归。试使飞,驯异如初。虽非其尤,人世亦绝少矣。于是爱惜至。积二年,育雌雄各三。虽戚好求之,不得也。
有父执某公,为贵官。一日,见公子,问:“畜鸽几许?”公子唯唯以退。疑某意爱好之也,思所以报而割爱良难。又念:长者之求,不可重。( )不敢以常鸽应,选二白鸽,笼送之,自以千金之赠不啻也。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心不能忍,问:“前禽佳否?”答云:“亦肥美。”张惊曰:“烹之乎?”曰:“然。”张大惊曰:“此非常鸽,乃俗所言‘靼鞑’者也!”某回思曰:“味亦殊无异处。”张叹恨而返。至夜,梦白衣少年至,责之曰:“我以君能爱之,故遂托以子孙。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今率儿辈去矣。”言已,化为鸽,所养白鸽皆从之,飞鸣径去。天明视之,果俱亡矣。心甚恨之,遂以所畜,分赠知交,数日而尽。
异史氏曰:“物莫不聚于所好,故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而况学士之于良友,贤君之于良臣( )!而独阿堵之物,好者更多,而聚者特少。亦以见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携有一两头仆:我
B.又数,见一道院武:步
C.于是爱惜至臻:日益
D.长者之求,不可重拂:违逆
【小题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其养之( ),如保婴儿也
B.大如鸡,冲霄( )去乃
C.( )不敢以常鸽应虽
D.贤君之于良臣( )矣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是一项是(  )
A.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B.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C.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D.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说第一段以笼统介绍和细节渲染相结合的手法叙写了张幼量寻鸽、购鸽、养鸽的行为过程和自豪的心理状态,展示了主人公嗜鸽成癖的性格特点。
B.小说的第二段写得有鬼气也有仙气,虽然是黑夜旷野之中,但以少年的一袭白衣和隐隐的月色作为点缀,黑白相衬,三言两语即勾勒出神秘而清幽的意境。
C.小说的第三段是全篇主要内容所在,作者妙笔生花,精选动词,多用短句,行云流水,灵动连贯,白鸽翻飞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超凡的文言描摹功力。
D.小说的第四段出人意料,焚琴煮鹤的结局让人叹惋不已,作者并没有批评主人公是叶公好龙,“鬼神之怒贪而不怒痴”的评语对主人公的行为有了宽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3分)
(2)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4分)
(3)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