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五六时,文一编 袖:名词动用,袖中藏着
B.时之病,补政之缺 箴:针砭,规诫
C.而士君子之 多:多于
D.而往往流闻中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示白居易勇于进谏的一项是(  )
①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②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④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⑤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⑥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
A.②④⑥B.①②⑥
C.①②③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由“翰林学士”而“拜左拾遗”,属于越级提拔,所以白居易打算用生平所有学问报答皇上给予的恩惠。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送入宫中,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
C.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先后打 消了皇帝封河东王锷为宰相的念头、请罢河北用兵等,这些正是他报答皇上恩遇的表现。
D.因为白居易急切地劝谏皇帝不可提拔承璀做招讨使而惹得皇帝不高兴,经李绛一番解释,皇帝对白居易的嫌隙才涣然冰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 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28 02:1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诏检校工部尚书、左神策行营节度使,俾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屯兵讨辟。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府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C.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十二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D.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朝廷赐谥,很多时候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谥号既扬善又不讳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崇文家族和谐,其祖先自渤海迁至幽州后,家族七代人均聚居在一起。他的家族在开元年间两次受到皇帝表彰。
B.高崇文治军有方。他勤于训练兵士,武器精良;约束军队,令行禁止。他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高崇文能征善战,屡获军功。当刘辟反叛,朝廷遴选将领时,在宰相杜黄裳的推荐下,高崇文不负众望,被任命讨伐刘辟。
D.高崇文不通文字,厌恶公事文书,害怕入朝觐见,却恃功而奢。他依仗功劳,尽享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衣冠胁污者诣府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
会吐蕃乞和,钦陵①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率骑往迎。
神龙中,迁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 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将斩之。张说等谏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刪改)
【注】①钦陵:当时的吐蕃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B.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C.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D.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是在古代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生员,因国子监又称太学而得名。
B.“中书”即中书省,是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军事机构之一。
C.“缞服”指丧服,古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身着丧服,表示孝敬之意和哀悼之情。
D.“太子少保”是皇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荣誉性的官衔賜给重臣近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震不拘小节。他在太学时曾将四十万钱送给陌生人;在任上曾将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B.郭震颇具谋略。在对待吐蕃问题上,郭震献出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后来事情果如其所料,吐蕃内部发生变故,其首领被诛杀。
C.郭震结局凄凉。他因得罪唐玄宗而差点被杀,后被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郭震怏快不得志,在半道病死。
D.郭震有胆有识。娑葛认为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认为应当毫不怀疑地坚守营垒对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
(2)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纴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卧 阳:假装
B.其来自某家 迹:推测
C.宣州官岁茶于泾县   市:卖出
D.君以伍保民 籍:登记
【小题2】下列每对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躬织纴资其学问   樊哙侧其盾
B.致仇人法   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C.茶课岁增五倍 是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D.石数者至四十五万   臣窃为其人勇士
【小题3】下列与“民归业者千余户”一句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凌万顷之茫然
D.客何为者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君家贫好学,善写文章,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钱君心思缜密,擅长判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他判决。
C.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钱君的文章学问,想要通过推荐钱君的文章来使他居于高位。
D.钱君善于恩威并施。他观察盗贼们的出入情况,允许盗贼的同伙揭发其他盗贼来赎罪,以此来平息盗贼。
【小题5】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小题6】最后一段中,钱君的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思同,幽州人也。思同事刘仁恭为银胡录指挥使,仁恭为其子守光所囚,思同奔逃,以为飞胜指挥使。思同为人敢勇,善骑射,好学,颇喜为诗,轻财重义,多礼文士,然未尝有战功。明宗时,以久次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雄武。居五年,来朝,明宗问以边事,思同指画山川,陈其利害。思同去,明宗顾左右曰:“人言思同不管事,能若是邪?”于是始知其材。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因遣伶奴安十十以五弦谒思同,欲因其欢以通意。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独思同执十十及从珂所使推官郝诩等送京师。愍帝嘉其忠,即以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三月,会诸镇兵围凤翔,破东西关城。从珂兵弱而守甚坚,外兵伤死者众,从珂登城呼外兵而泣曰:“吾从先帝二十年,大小数百战,甲不解体,金疮满身,士卒固尝从我矣。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因恸哭。士卒闻者,皆悲怜之。兴元张虔钊攻城西,督战甚急,士卒苦之,反兵攻虔钊,虔钊走。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呼曰:“潞王,吾主也!”乃引军自西门入降从珂。而思同朱知,犹督战。严卫指挥使尹晖麾其众曰:“城西军入城受赏矣!何用战邪?”士卒解甲弃仗,声闻数里,遂皆入城降。诸镇之兵皆溃。思同挺身走,至长安,西京副留守刘遂雍闭门不纳,乃走潼关。从珂引兵东,至昭应,前锋追执思同。从珂责曰:“罪可逃乎?”思同曰:“非不知从王而得生,恐终死不能见先帝于地下。”从珂愧其言,乃杀之。汉高祖即位,赠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B.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C.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D.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已所以兴兵讨乱之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是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
B.“先帝”用以称呼本朝在位皇帝的亡夫,“先”指已故的,多用于尊长,如先君、先妣。
C.“羽林”为“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是皇帝卫军的名称,汉武帝时始设。
D.“赠”是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获得追赠的官员生前一般官职很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思同起初为官,略有波折。他先是在刘仁恭手下为官,后来刘仁恭被他的儿子刘守光囚困,王思同便奔逃,后来做了飞胜指挥使。
B.王思同文武双全,为官尽责。他喜欢作诗,常礼遇文士,明宗时曾调职镇守雄武,从容回答明宗对边事的询问,令君臣大为惊异。
C.王思同立场坚定,忠心耿耿。潞王向他示好,他不为所动,并将其手下安十十和郝诩 等送至京城,其忠心得到了皇帝的褒奖。
D.王思同重节重义,为君赴死。王思同会同各路兵马攻打潞王,终因军心涣散兵败逃亡,被俘后他凛然陈词,令潞王羞愧,终被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诸镇皆怀向背,所得潞王书檄,虽以上闻,而不绝其使。
(2)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