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人类工程建设一般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在青藏铁路路基建设中,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通风管路基主要由路基主体、道渣和通风管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自重和风的作用下将管中的热空气带出,并不断将周围土体中的热量带走,同时也可以自动关闭入口阻隔热空气进入。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 0℃时关闭,低于 0℃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 0℃的时期)约 5~6 个月。下图为通风管路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通风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路基的影响,其主要工作是
A.防止热量散失
B.防止路基积水
C.防止路基冻融
D.保护生物通道
【小题2】通风管通风的工作的主要季节是
A.春节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3】通风管挡板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D.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1-04 10:52: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6年6月,沪昆高铁(上海至昆明)全线通轨(图)。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贵州至云南是沪昆高铁建设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一段,其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
B.雨多雾多,滑坡台风频繁
C.交通不便,劳动力短缺
D.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
【小题2】建设沪昆高铁,最主要的意义是 ( )
A.加强地区间联系,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B.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
C.缓解我国东西方向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
D.促进沿线地区农矿产品的销售,缩小东西差距
同类题2
霍尔果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哈萨克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精伊霍铁路(精河—伊宁—霍尔果斯口岸)使我国的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实现了对接,成为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双子城”。下图为精伊霍铁路周围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霍尔果斯“双子城”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
B.石油产业兴旺发达
C.河谷地形平坦
D.边境贸易快速发展
【小题2】影响精伊霍铁路选线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居民点
D.资源
【小题3】精伊霍铁路沿线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石漠化
D.盐碱化
同类题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计划修建B村镇到A村公路的①与②两个方案中,较合理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修建B村到D城市的公路没有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村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城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这需要__________条件做保证。
同类题4
CFG桩亦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其中褥垫层是CFG桩复合地基的一项核心技术。该技术通过褥垫层将应力作用到桩间土上,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沪杭高铁全线多段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主要原因是 ( )
A.尽量少占耕地
B.冬季冻土膨胀
C.软土地基,易沉降
D.洪水冲坏路基
【小题2】沪杭高铁最快38分钟可由上海到达杭州,其开通运营后,下列交通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 )
A.长江水运
B.航空运输
C.城际公路
D.铁路运输
同类题5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汉唐时期的北方古“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自然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恶化
B.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C.人口大规模的迁移
D.地域联系方式的多样
【小题2】关于北方古“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古“丝绸之路”比新“丝绸之路”长
B.北方古“丝绸之路”比新“丝绸之路”所经区域广
C.北方古“丝绸之路”比新“丝绸之路”所经城市多
D.北方古“丝绸之路”和新“丝绸之路”均有海上线路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