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扶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张舜民,北宋词人,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这首词是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临岳阳楼时所作。
(1)这首词开头和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处作赏析。



(2)“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一句该怎样理解?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1-20 09:10: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小题1】对文中加点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B.宫市,是盛唐以后,由官府承办,后改为太监直接办理,向民间采购宫廷需要的日用品的方式。
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D.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亦指运筹帷幄的大将。后世将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称作幕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盗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拒,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宗元
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与武元衡亦恶之。三月,乙酉,皆以为远州刺史,官虽进而地益远。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饔飧以劳吏之不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凡病且怠,职此故也。”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梓人:木匠。②寻引:长尺③伊、傅、周、召:指当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④听听:争辩的样子。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之党坐谪官者     坐:因……获罪
B.恐禹锡在所宜矜 矜:怜悯
C.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 规矩:方尺
D.其根欲舒,其土欲故     故:旧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请于朝,愿柳易播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B.以责为人子耳    古之学必有师
C.此禹锡重可责也  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
D.指麾众工,各趋隙也,则施施而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刘禹锡都是因为王叔文党祸受牵连而被贬谪,其实他们都很冤枉。
B.文中通过梓人的故事,生动形象阐明了做宰相的人要宏观上把握局面,要懂得选贤任能,不必事必躬亲。
C.柳宗元善于用寓言或借事喻理的文章表达为政治世的道理,其中郭橐驼就是用种树的理论阐述为官之道。
D.御史中丞裴度在刘禹锡任职这件事上对皇上进行劝谏,皇上认为他忠心可鉴。
【小题4】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
北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①。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注①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先以“雪云散”“放晓晴”写冬尽春归的季候转换,然后写早春梅柳的独有风姿。
B.下片“一年”三句,写“小艳疏香”胜过浓芳,体现了词人对春光美景独特的审美眼光。
C.“到清明”四句写清明暮春时节百紫千红,虽一片烂漫,但“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D.词末三句借景抒情,表达伤春之意,赏花不怕春寒,大不了喝酒自暖,也要早占韶光。
【小题2】诗人提出“探春及早”的观点,下列诗句所写的景致,不符合作者的审美情趣的两项是
A.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北宋•苏轼《赠刘景文》)
D.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北宋•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E.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朱熹《春日》)
【小题3】作者在序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请对上片中所写的梅柳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