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时候的人二十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男女此年岁称为“弱冠”之年。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从事”,指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也称“从事员”。汉时刺史佐吏,如別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通称为“州从事”,后历代因其制,到宋代废止。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但在写作的重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诔”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诔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自幼才华出众,先后受到爱惜他的才华的令狐楚、王茂元、李德裕、郑亚等人的任用,但他的仕途并未因此而通达 ,反而终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3)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1 12:0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哥舒矅,哥舒翰之子,字子明。八岁,玄宗召见华清宫,擢尚辇奉御。以翰陷贼,哀愤号恸,故吏裴冕、杜鸿渐等见之叹息。李光弼讨河北,曜请行,为光弼副。降安太清,救宋州有功,改殿中监,袭封为东都镇守兵马使。德宗立,召为左龙武大将军。
李希烈陷汝州,以周晃为伪刺史。诏拜曜东都行营节度使,将兵万人讨希烈。帝召见问曰:“卿治兵孰与父贤?”对曰:“先臣,安敢比。但斩长蛇,殪封豕,然后待罪私室,臣之愿也。”帝曰:“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今朕得卿,亦不东虑。”及行,帝祖通化门。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希烈退保许州。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曜进次颍挢,雷震军中七马毙,曜惧,还屯襄城。希烈遣众万人纵火攻栅,殪人于堑以薄垒,曜苦战破之。居数月,希烈自率兵三万围曜,筑甬道属城,矢集如雨。帝遣神策将刘德信以兵三千援之,又诏河南都统李勉出兵相掎角。勉以“希烈在外,许守兵少,乘虚袭之,希烈自解”,乃遣部将与徳信趋许,未至,有诏切让,使班师。徳信等惶惑还,军无斥候,至扈涧,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器械辎重皆亡,德信走汝州。勉恐东都危,使将李坚华以兵四千往守,贼梗道,不得入。汴兵沮,襄城围益急。帝乃诏普王讨蔡州,诏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救襄城。未行,京师乱,帝幸奉天。襄城陷,曜走洛阳。会母丧,夺为东都畿节度使,迁河南尹。曜拙于统御而锐杀戮,士畏而不怀。贞元元年,部将叛,夜焚河南门,曜挺身免。帝以汴州刺史薛珏代之。终右骁卫上将军,赠幽州大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哥舒曜传》)
注①牙干:军中长官住所的旗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
B.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
C.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
D.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男子成年后取的表字,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B.“擢”指官职提升,文中表示官职任免的词还有“封”“迁”“改”“拜”“夺”等。
C.“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节,故称。
D.斥候,也称“斥堠”,侦察,候望,据传起源于汉代,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哥舒曜出身将门,屡立战功。他的父亲是唐朝名将哥舒翰,他曾随李光弻任副将讨伐河北,凭借军功继承父亲爵位,任东都镇守兵马使。
B.哥舒曜谦恭有度,深得信任。在与德宗的问答中,他曾自言治兵之才不及其父,表现出其谦虚谨慎,于是德宗放心地派他将兵讨李希烈。
C.哥舒曜虽历苦战,终失襄城。李希烈曾采用残忍办法进攻襄城,哥舒曜苦战守住城池;后来李希烈更加猛烈围攻,终因京师混乱,襄城被攻陷。
D.哥舒曜治军乏术,上下离心。他不善于统率部下,对土兵不加体恤;贞元元年,他的部将发动了叛变,哥舒曜脱身逃逸免于一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
(2)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器械辎重皆亡,德信走汝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与用来弹劾的“章”一样,都是一种文体。
D.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C.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慎矜,隋齐王昧曾孙。父隆礼,善检督吏,以严辩自名。年九十馀,以户部尚书致仕,卒。
慎矜沉毅任气,健而才。初为汝阳令,有治称。隆礼罢太府,宰相以慎矜得父清白。
帝喜,擢慎矜监察御史,知太府出纳,被眷尤渥。慎矜迁侍御史,知杂事,高置风格。始议输物有污伤,责州县偿所直,转轻赍入京师,自是天下调发始烦。天宝二年,权判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太府出纳如故。于时李林甫用事,慎矜进非其意,固让不敢拜,乃授谏议大夫、兼侍御史,更以萧谅为中丞。谅争轻重不平,罢为陕郡太守。林甫知慎矜为己屈,卒授御史中丞,兼诸道铸钱使。
韦坚之狱,王供等方文致,而慎矜依违不甚力,供恨之,虽林甫亦不悦。供父与慎矜外兄弟也,故与拱狎。及为侍御史,繇慎矜所引,后迁中丞,同列,慎矜犹以子姓畜之,拱负林甫势,滋不平。会慎矜擢户部侍郎,仍兼中丞,林甫疾其得君,且逼己,乃与供谋陷之。
始,慎矜夺拱职田,辱诟其母,又尝私语谶书,拱衔之,未有发也。供乃与林甫作飞牒,告慎矜本隋后,蓄谶纬妖言,与妄人交,规复隋室。帝方在华清宫,闻之震怒,收慎矜尚书省.诏刑部尚书萧炅、大理卿李道邃、殿中侍御史卢铉、杨国忠杂讯。铉遣御史崔器索谶书,于慎矜小妻卧内得之,诟曰:“逆贼所固密,今得矣!”以示慎矜,慎矜曰:“它日无是,今得之,吾死,命矣夫!”温又诱敬忠首服诘言,慎矜不能对。有诏杖敬忠,赐慎矜死,籍其家,子女悉置岭南。
慎矜兄弟友爱,事姊如母,仪干皆秀伟,爱宾客,标置不凡,著称于时。宝应初,慎矜复官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宰相以慎矜得父清白(以:认为)
B.责州县偿所直(直:价值,价钱)
C.而慎矜依违不甚力,供恨之(恨:遗憾,后悔)
D.逆贼所固密,今得矣(:放置,安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任免升降官职有专用术语,“擢”“迁”指升迁,“权”“知”指暂代官职。
B.京畿,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西汉分治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或其所辖地区合称“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C.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预决吉凶的隐语、图记;纬是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
D.尚书省,唐代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辖吏、礼、刑、户、工、兵“六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慎矜清廉有才干。他担任汝阳县令,像他的父亲那样清正廉洁,有善于治理的名声,宰相因此举荐他,皇帝特别恩宠他。
B.杨慎矜为朝廷着想。他担任监察御史、主持杂事时,提议上交物品中如果有污迹和损伤的,各州县要赔偿。
C.杨慎矜豪侠仗义。他不与王供等人配合去给韦坚罗织罪名,得罪了王供和李林甫,后被李林甫和王供密谋陷害。
D.杨慎矜有先见之明。他强取过王供的职田,辱骂过王供的母亲,还私下议论过谶书,所以被诬陷下狱时他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慎矜犹以子姓畜之,供负林甫势,滋不平。
(2)慎矜兄弟友爱,事姊如母,仪干皆秀伟,爱宾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中之宝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①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又鱼炅、何履光、赵国珍屯南阳,而一二中人②监军更用事,是能取胜哉?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③,遂大略,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注:①蒲簺pú sài:亦作“蒲塞”。蒲,樗蒲。樗蒲和簺是古代的二种博戏。亦泛指博戏;赌博。②中人:指宦官。③戢jí:收敛、约束。
【小题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A.宋州刺史张九皋深之 君子以为而知变
B.六王毕,四海一   后人之而不鉴之
C.无期功强近之亲 具以表
D.历郎署 朝歌夜
【小题2】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齐楚之精英
B.适拂袖而去  然政宽简
C.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形影相 可怜焦土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B.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C.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D.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肯听/故陛下有今日行/未足深耻/帝颔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B.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又称江左。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长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C.高适担任谏议大夫时,率性敢言,那些权贵近臣都很看不起他。再加上他经常夸夸其谈讨论国事,言论超过自己的能力,所以那些官员们更看不起他。
D.高适生于多难的时代,一生以建功立业作为理想追求。永王谋反,他曾移檄将校让他们与永王断绝联系,以澄清自己。所以君子们认为他合乎道义,了解时局。
【小题5】请将文中划线句子和《陈情表》中的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