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哥舒矅,哥舒翰之子,字子明。八岁,玄宗召见华清宫,擢尚辇奉御。以翰陷贼,哀愤号恸,故吏裴冕、杜鸿渐等见之叹息。李光弼讨河北,曜请行,为光弼副。降安太清,救宋州有功,改殿中监,袭封为东都镇守兵马使。德宗立,召为左龙武大将军。
李希烈陷汝州,以周晃为伪刺史。诏拜曜东都行营节度使,将兵万人讨希烈。帝召见问曰:“卿治兵孰与父贤?”对曰:“先臣,安敢比。但斩长蛇,殪封豕,然后待罪私室,臣之愿也。”帝曰:“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今朕得卿,亦不东虑。”及行,帝祖通化门。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希烈退保许州。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曜进次颍挢,雷震军中七马毙,曜惧,还屯襄城。希烈遣众万人纵火攻栅,殪人于堑以薄垒,曜苦战破之。居数月,希烈自率兵三万围曜,筑甬道属城,矢集如雨。帝遣神策将刘德信以兵三千援之,又诏河南都统李勉出兵相掎角。勉以“希烈在外,许守兵少,乘虚袭之,希烈自解”,乃遣部将与徳信趋许,未至,有诏切让,使班师。徳信等惶惑还,军无斥候,至扈涧,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器械辎重皆亡,德信走汝州。勉恐东都危,使将李坚华以兵四千往守,贼梗道,不得入。汴兵沮,襄城围益急。帝乃诏普王讨蔡州,诏泾原节度使姚令言救襄城。未行,京师乱,帝幸奉天。襄城陷,曜走洛阳。会母丧,夺为东都畿节度使,迁河南尹。曜拙于统御而锐杀戮,士畏而不怀。贞元元年,部将叛,夜焚河南门,曜挺身免。帝以汴州刺史薛珏代之。终右骁卫上将军,赠幽州大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哥舒曜传》)
[注]①牙干:军中长官住所的旗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
B.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
C.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
D.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男子成年后取的表字,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B.“擢”指官职提升,文中表示官职任免的词还有“封”“迁”“改”“拜”“夺”等。
C.“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节,故称。
D.斥候,也称“斥堠”,侦察,候望,据传起源于汉代,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哥舒曜出身将门,屡立战功。他的父亲是唐朝名将哥舒翰,他曾随李光弻任副将讨伐河北,凭借军功继承父亲爵位,任东都镇守兵马使。
B.哥舒曜谦恭有度,深得信任。在与德宗的问答中,他曾自言治兵之才不及其父,表现出其谦虚谨慎,于是德宗放心地派他将兵讨李希烈。
C.哥舒曜虽历苦战,终失襄城。李希烈曾采用残忍办法进攻襄城,哥舒曜苦战守住城池;后来李希烈更加猛烈围攻,终因京师混乱,襄城被攻陷。
D.哥舒曜治军乏术,上下离心。他不善于统率部下,对土兵不加体恤;贞元元年,他的部将发动了叛变,哥舒曜脱身逃逸免于一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
(2)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器械辎重皆亡,德信走汝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08:07: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C.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徽,字昭文,京兆杜陵人,其先出于梁魏。魏为秦灭,始皇徙关东豪族实关中,魏诸公子徙于霸陵。以其故王族,遂为王氏。

②广明元年十二月三日,黄巢入潼关,其夜僖宗出幸。时京师收复之后,宫寺焚烧,园陵毁废,故车驾久而未还。乃以徽为大明宫留守、京畿安抚制置、修奉园陵等使。徽方治财赋,又兼制置,王畿之人,大半流丧,乃招合遗散,抚之如子。数年之间,版户稍葺,东内斋阁,缮完有序。

③中外权臣,遣人治第京师。因其乱后,多侵犯居人,百姓告诉相继。徽不避权豪,平之以法。由是残民安业,而权幸侧目恶其强。权臣愈怒,奏罢徽使务,以本官征赴行在。寻授太子少师,移疾退居蒲州。满十旬,请罢。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宰相以徽怨望,奏贬集州刺史,徽乃舆疾赴贬所。不旬日,沙陁逼京师,僖宗出幸宝鸡,而军容田令孜得咎。天子以徽无罪,召拜吏部尚书,封琅邪郡侯,食邑千户。

④硃玫既诛,天子自褒中还,至凤翔,召徽拜御史大夫。车驾还宫,徽上章,以足膝风痹,不任朝拜,乞除散秩,复授太子少师。及便殿中谢,昭宗顾瞻进对,曰:“王徽神气尚强,安可自便?”乃改授吏部尚书。进位检校司空,守尚书右仆射。大顺元年十二月卒,赠太尉,谥曰贞。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始皇徙关东豪族关中(____________)    ⑵乃徽为大明宫留守(____________)
⑶而权幸侧目其强(____________) ⑷硃玫诛(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B.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C.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D.僖宗还宫/复授太子少师/疾/未任朝谒。
【小题3】第④段中,王徽“改授吏部尚书”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徽乃舆疾赴贬所。
⑵天子以徽无罪,召拜吏部尚书。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王徽的政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

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

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B.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C.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D.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突厥,历史上活跃于东北平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有事情不能决断,感到忧虑,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论者遗憾他家庭不够富裕,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溢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张建封,字本立。“本立”是在出生后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C.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