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后魏常山王素莲之后。少孤,养于外祖司农卿韦机。及长,博学,尤通故训。及进士第,累迁通事舍人。狄仁杰器之。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景云中,授太常少卿。行冲以系出拓拔,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出石,有牛继马之象。魏收以晋元帝乃牛氏子冒司马姓,以著石符。行冲谓昭成皇帝名犍,继晋受命,独此可以当之。有人破古冢得铜器,似琵琶,身正圆,人莫能辨。行冲曰:“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以木,之,其声亮雅,乐家遂谓之“阮咸”。
开元初,罢太子詹事,为岐州刺史,兼关内按察使。自以书生,非弹治才,固辞。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嗣彭王子志谦坐仇人告变,考讯自诬,株蔓数十人,行冲察其枉,列奏见原。四迁大理卿,不乐法家,固谢所居官,改左散骑常侍,封常山县公。充使检校集贤,再迁太子宾客、弘文馆学士。先是,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丽正四部书,业未,相次物故。诏行冲并代之。玄宗自注《孝经》,诏行冲为,立于学官。以老罢丽正校书事。
初,魏光乘请用魏征《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于是右丞相张说建言:“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至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不帝然之,书留中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致仕,十七年卒,年七十七,礼部尚书,谥曰献。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易以木,之  弦:弹奏
B.业未,相次物故 卒:完成
C.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 钞缀:抄袭,连缀
D.俄致仕,十七年卒 丐:请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
B.“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如“奏疏”;也是对古书经典类的注解和对书籍注解的进一步注释,如“注疏”。
C.“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右丞相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赠典”是指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已死官员而举行的典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冲有见识。有人挖古墓得到一个形状像琵琶的铜器,人们都不能辨认,元行冲辨识是阮咸所作的乐器,让人用木头仿作了一个,果然能够演奏。
B.元行冲很有才学。他早年凭借书法闻名于世,长大后,学识渊博,通晓训诂之学,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为通事舍人。
C.元行冲为人谦逊正直。朝廷曾让他出任岐州刺史,兼任关内按察合,可是他自认为是一介书生,不是监察弹劾之才,就没有接受任命。
D.元行冲为人申诉冤屈。嗣彭王之子李志谦因仇人告发而获罪,经受不住拷打审讯就被迫认罪,株连了数十人,元行冲审查得知他们冤枉,上奏恕免了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三十篇,事详文约,学者尚之。
译文:
(2)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3 07:5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淄青郓招讨使、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注】①狃,因袭,拘泥。②酰,同“耽”,沉溺,此处指毒酒。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五琦,字禹珪,京兆长安人。少以吏干进,颇能言强国富民术。……肃宗驻彭原,进明遣琦奏事,既谒见,即陈:“今之急在兵,兵强弱在赋,赋所出以江淮为渊。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宝赀,飞饷函、洛,惟陛下命。”帝悦,拜监察御史。……进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当军兴,随事趣办,人不益赋而用以饶,于是迁户部侍郎。

初,琦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代十。既当国,又铸重规,一代五十,会物价腾踊,饿馑相望,议者以为非是,诏贬忠州长史,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复以户部待郎兼京兆尹。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臣一职 假;投予B.请东南宝费 悉:尽;
C.随事办   趣:催促D.人不赋而用以饶  益:增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
B.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一/赠太子少保/
C.坐与鱼朝思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十一/赠太子少保/
D.坐与鱼朝思善/贬括州刺史/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十一/赠太子少保/
【小题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听致仕,表示朝廷同意,批准退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咸阳丞。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少延一旬,使场圃劳,陛下六騑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青州刺史。显庆五年,伐辽,义府欲斥以罪,使督漕,而船果覆没。坐免官,白衣随军。总章元年,为熊津道安抚大使,兼浿江道总管,副李勣讨高丽,平之。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吐蕃入寇,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太孙废,仁轨专知留守事。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玺书慰勉。仁轨虽责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肋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纵犯法,县莫敢   屈:屈从
B.少延一句,使场圃劳   毕:完成
C.仁轨率兵瓠芦河 绝:横渡
D.后遣武承嗣玺书慰勉   赍:携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牒,唐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任瑰对刘仁轨大加赞赏,为他临时补官。
B.补,指在原有官职上补授新的官职;擢,指提升官职;出,则指出任官职。
C.青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D.台,文中指御史台。与“阁”连用,合称“台阁”,汉以后泛指中央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轨勤奋好学,嫉恶如仇。年轻时在劳动之余,刻苦学习,终成博学之人;对于骄狂放纵的折冲都尉,他先劝说后杀死,得到皇帝提拔。
B.刘仁轨心系百姓,敢于直谏。皇帝准备打猎,他敢于扫皇帝的兴致,以秋收刚刚开始为由,请求皇帝取消扰民行动,皇帝对他大加赞赏。
C.刘仁轨善于作战,忧心国事。他平定高丽、讨伐新罗、抵御吐蕃,立下了不少战功。面对武后专权,他用汉朝吕后的故事加以规劝。
D.刘仁轨为人低调,宽容大度。他对待亲朋故旧如同从前,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御史,能够不计前嫌。他为官多年,赢得了下属的拥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
(2)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

同类题4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D.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一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是( )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B.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C.或师焉,或否焉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B.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其闾。炎三世以孝行闻,至门树六阙,古所未有。终丧,为司勋员外郎。德宗在东宫,雅知其名,又尝得炎所为《李楷洛碑》,寘于壁,日讽玩之。及即位,拜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制,天下财赋皆入左藏库,及第五琦为度支,京师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租赋进大盈内库。自是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宦官以冗名持簿者三百人。及炎为相,言于帝曰:“财赋者,邦国大本。五尺宦竖,操邦之柄,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请出之,以归有司。”帝从之。初,定令有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敝。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时卢杞与炎同秉政。杞无术学,貌么陋,炎薄之,托疾不与会食,杞阴为憾。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帝意衔之。先是,萧嵩尝度曲江南,欲立私庙,以为天子临幸处乃止,后炎复取以立庙。飞语云:“地有王气,故炎取之。”帝闻,震怒,会狱具,诏三司同覆,贬崖州司马同正。未至百里,赐死,年五十五。久之,诏复其官,谥平厉。
(节选自《新唐书·杨炎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B.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C.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D.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阙,外大门的一种形式,种类按其所在位置有富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等等。
B.度支,官名,“度支”原为度入为出之意,唐代为户部属官,掌管财赋统计与支调。
C.版籍,一指版图,可引申为疆域;二指户口册。文中“版籍”的意思应当属于前者。
D.私庙,犹家庙,为祖先立的庙,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一般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炎注重孝道,承传优良家风。他家三代注重孝行,父亲去世后,他筑庐墓旁,思念哀嚎,得到朝廷褒奖。
B.杨炎忠于职责,直言规劝皇帝。他当宰相之后,规劝皇帝将租赋的管理权从宫廷之内重新归还给有关部门。
C.杨炎锐意改革,建议税法改革。面对租庸调税法的诸多弊端,他主张实行“两税法”并得到皇帝的坚决支持。
D.杨炎得罪权臣,招致杀身之祸。他得罪卢杞,引来卢杞怀恨,后来卢杞向皇帝进言,终致使他被流放,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自是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宦官以冗名持簿者三百人。
(2)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